给文化部官方微博支支招
10月15日,文化部开通了官方微博。中央部委开通微博不算新鲜事,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一个直属特设机构中,一共有14家开通了微博。但文化部与其他部委的微博有明显区别,从微博命名和备注中即可看出。
国务院各机构政务微博开通状况
这14个微博,有的从名字完全看不出是部委官微,比如科技部的“锐科技”、卫计委的“健康中国”。有的从名字能看出来是官微,但并不能代表整个部委,而只能代表某个下属办公室。比如“外交小灵通”是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开通的,“国家发改委”是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开通的,严格讲,都不算是整个部委的官方微博。
真正从名字上能一眼认出是部委官微,并在备注里标明是“xx部官方微博”的,只有新开通的文化部一家。
文化部微博无论从名字还是备注,都是货真假实的官方微博
由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身份特殊,在官方微博名字及备注里稍有保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文化部作为第一个以部委名字为名,并亮明官方身份的微博,其勇气和决心是值得钦佩的。
相比其他部委微博,文化部算是勤奋的,以平均每天一条的速度,至今发了8条微博。然而这些努力只换来一个字:骂。从开通至今,网友就没有停止过质疑乃至谩骂。文化部微博一度不堪忍受,删掉了一些言辞过激的评论,然而却招来了更大规模的非议。
网友的反馈显然与文化部的初衷相悖。那么,这种局面该如何化解?怎么才能改善形象,少挨点骂呢?
一、在微博里尽量别打官腔更别用“文件腔”
上文说过,与其他部委官微不同,文化部官微就叫“文化部”。言简意赅、直白准确,这是它的优势,但是——太实在了一些。不要小看一个微博名字,这直接关系到每一条微博的口吻和角度。微博说到底是一种交流工具,因而交流的姿态很重要,如果用板着脸的态度,布告栏式的口吻,那话说出来,的确容易不招人爱听。
看看各部委第一条微博是如何打招呼的吧——
国资小新微信头像,很萌有木有!
国务院国资委的官微“国资小新”开通最早,姿态也放得最低。它在部委中首开拟人化先河,用名为“小新”的卡通人物做官方发言人,还做了一个很卡哇伊的卡通人像,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开通后的第一条微博也很见水平,直接称呼“亲们”,把与网友的交流称为连线,并做出虚心向大家学习,与大家快乐在一起的姿态。
不管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起码这个态度不会让网友反感,所谓“不打笑脸人”即使如此。其实论起部委实力来,国资委下辖一百多家央企,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等不可一世的“巨无霸”都是国资委的下属企业。无论从重要性还是掌握财富的角度都不是文化部等部委能比的,可想而知,如果他们上来就打官腔,用国资委的名义把文件摘要贴到微博里,网友一定会把汽油贵、老断电之类的怨气撒到他们身上。但是面对一个人畜无害的“国资小新”呢?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答案就是这样,网友喜欢得紧,频频与之互动,很快打成一片。“国资小新”称得上中央部委微博的典范。
下面再看几个做得没这么好,但还说得过去的部委官微——
“国土之声”官微
国土资源部的官微“国土之声”,上来先打个笑脸,称呼网友为“大家”,称呼自己为“我们”,中规中矩,是一种平和交流的姿态。
民政部官微
民政部官微“民政微语”则另辟蹊径,不打招呼直接来干货。上来第一篇是六一儿童节关注流浪儿童的内容。这是个政治正确的选择,网友即使再对民政部有怨气,也不会撒到孩子身上吧。
证监会官微
证监会官微的第一条,显得比较正式,架子比起前两位明显大了点。在文化部官微推出前,证监会的官微也曾被网友小范围指责过。
下面,本文的主角登场了:
文化部官微
文化部官微一出,证监会的高冷就不算什么了。证监会官微好歹叫“证监会发布”,文化部的直接叫“文化部”;证监会官微除了欢迎大家,并没多说其他的,文化部则详细地跟大家说:“我们将在这里发布文化政策、信息、资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很权威;甚至极细微的地方,证监会用的是“开通啦!”,文化部用的是“开通了!”啦和了,其中的热情度也有区别。
对比其他官微,文化部的微博专员显然并未理解微博乃至互联网的要义:互联网是用来沟通、交流、协作的,而不是发布、通知、指示的。如果把微博当成简单的布告栏、小黑板,抱着“我在上边写点什么大家注意看啊,没看见别怪我没告诉你”的高冷心态,是不会让网友买账的。
如果是单纯的官腔,倒还可以忍受。但如果把官腔升华成“文件腔”,网友可能就接受不了了。比如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如果不是微博限制最多写140个字,可能他们就把整篇文件贴出来了。学习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西部地区发放图书、电影票补贴,都是大新闻、大好事,跟很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完全可以用大家更能接受的口吻说出来。
部委之间传达文件与网友之间的交流,是完全不同的两套话语体系,需要专业的转化和文字再创作。直接把文件摘要贴出来,不加修饰扔给网友,会让人有一种“你们爱看不看反正我发布了”的感觉。如今的网友都被各种接地气的产品惯坏了,求着我们看都未必会看,一旦让网友有了“爱看不看”的感觉,被骂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二、学学故宫适度卖萌发嗲装无辜
您可能会说,文化部确实有很多指令需要传达,文化又背负历史重责,很难不板起脸说话。那就拿文化部的“小弟”——故宫博物院为例,看看老字号是怎么卖萌的。
说故宫是文化部的小弟,可能很多人要骂我了。的确,论历史,故宫资格老得多,文化部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但如果从行政级别来论,故宫博物院是归属于文化部管理的,学名叫“文化部直属副部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8年以前,故宫院长都兼任文化部副部长。也就是说,如果更老、级别更低的故宫能做到的,更年轻、级别更高的文化部也应该能做到。
故宫近年来一系列卖萌举动着实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接地气的程度令人瞠目。其实细看,他们也无非做了这几件事:
1.让历史更好“玩”
这一点的登峰造极之作就是“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系列组图。这组图是典型用媒体操作手段制作出的产品。当时随着《步步惊心》、《宫锁珠帘》等剧的热播,雍正皇帝成了网友关注的热点。而历史上的雍正有个癖好,喜欢让画师记录下自己游玩时的样子,甚至喜欢把自己的形象画进历史名画当中,类似于今天的cosplay。故宫就赶在这个时机,把热点人物雍正的这一癖好,与时下热词“萌萌哒”进行了结合,用自己馆藏画作制作了一组图,彻底火了。
剪刀手爱新觉罗·胤禛
2.让文化更好“用”
提问:故宫跟苹果手机怎样发生关系?回答——见下图
当在故宫的微博中看到“ios版下载地址”、“安卓版下载地址”这些词时,会不会有点穿越的感觉?故宫真就这么干了。他们推出“每日故宫”App,让用户在手机上看到美美的故宫藏品。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些——
古朴雅致的父亲节壁纸
古朴雅致的父亲节壁纸。
超有逼格的“收藏”、“清除缓存”、“音效”等按钮。
超有逼格的“收藏”、“清除缓存”、“音效”等按钮。
通过这么一个产品,文化一下子成了看得见摸得着,能转发能评论的东西了。不仅喜闻乐见,而且喜闻乐“用”。
3.让故宫更好“看”
人们喜欢故宫,不只是喜欢故宫的藏品。紫禁城本身就是一座大型的文物建筑群。而故宫官微也没浪费这些,时不时就用用。只需找一个熟练的风景摄影师,故宫就是移步换景的美好所在。比如——
天热了给你看看绿叶。
天热了给你看看绿叶。
秋高气爽了给你看看院墙。
秋高气爽了给你看看院墙。
中秋了给你看看月亮。
中秋了给你看看月亮。
院庆了,在院里开个生日趴。注意,不是聚会、讲座、展览神马的,是“趴”!
一切就地取材,既满足了网友想多看看故宫的愿望,本身又是很美的景致。既讨好了文艺的年轻人,又照顾到相对保守的老观众。没有少儿不宜、没有低俗炒作。总而言之一句话——
文化部,这些你也是能做的!
三、坚持写下去网友没那么大耐心老骂你
互联网时代,网上的一切都有保鲜期。小到一篇新闻,大到一种媒体形式,都有从盛到衰,从万众瞩目到无人问津的过程。用娱乐圈的话说,有人骂你,说明你红。文化部微博事件也是如此。
在文化部微博“爆红”之前,微博这种媒体形式处境已经很尴尬,只有新浪一家还在勉力维持。在这之前,博客、人人网式的社交网站等网络交流方式都一一没落。曾经位列点击量世界第一的博客——徐静蕾博客,上一篇更新是在2010年11月,距今五年了。那篇博客最近的20条评论,发布时间从今年7月到10月之间,也就是说,用了三个月积攒了20条评论。而文化部的第一条微博,每积攒20条评论用不了一分钟。
曾几何时,徐静蕾博客也有每分钟20条评论的时候;未来,文化部微博也会有每三个月20条评论,乃至最后彻底退出历史的那一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广,新生媒体平台不断涌现,这种媒体形式的更替只会越来越快。
网友在文化部微博上的留言,很大一部分其实骂错了,挨骂的应该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换一个角度来想,有一个政府部门能让网友随意指责、谩骂而不用负责,这其实是一项进步。长期以来,我们能随便骂的官方机构只有一个,叫做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是一个正局级政府部门,与中国足协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足协,球迷们是恨之深责之切,骂起来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从球迷的角度来讲,足协是可恨的;而跳出来从中立角度看,足协又是可怜的,甚至是好欺负的。足协工作人员可能比其他部门更勤勉、更负责,就因为身在足协而背负骂名。
如今的文化部微博也是这样。人家辛辛苦苦更新微博,每发一条就好几万人骂,内心的煎熬与委屈可以想见。它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敢于开微博,接受大家的批评,这个做法无疑是要点赞的。况且,这些责骂中也的确有真实的民间声音,如果文化部能够吸取一些,改善自身工作,那么微博就成了很好的调研工具,对网民、文化部都是一件好事。即便改善速度不快,有这样一个表达、监督的渠道,对网友也不是坏事。
至于文化部微博的运营者,也不用为挨骂的事太难过,可以一边学故宫改变姿态,一边静等网友散去。网络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几周。过不了多久,网友就会找到下一个发泄的目标,无暇顾及这个微博了。这个世界上每天有那么多人费尽心思就想让大家骂他/她,区区一个微博,网友才不会老盯着你呢。
结语:
解开文化部微博如今的困境,当务之急就是要放下架子,跟网友打成一片。别再以文化部名义发布了,可以虚拟一个叫“小雯”的妹子,每天早、晚跟大家问好,把各种政策文件用聊天的口气说出来。网友想看的很简单,是一个亲切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本正经念稿的严肃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