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有多重要?直接导致后周北宋两朝与辽朝争夺百年

2023-10-27 10:57 来源:策古网 点击:

燕云十六州有多重要?直接导致后周北宋两朝与辽朝争夺百年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皇帝也不例外。北宋王朝自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灭亡,历经九位皇帝,长达167年的统治。有宋一代甚至宋朝之前的皇帝们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完成这个理想,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王朝一块揭不开的伤疤。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指的是包括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州。地形上大体属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地带,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前朝曾经在这一代依靠险峻的地形,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入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石敬瑭献土称儿皇帝;柴荣出师未捷身先死

燕云十六州历属中原王朝的统治,直到一个人的出现。石敬瑭,后唐皇帝李嗣源的驸马,担任河东任节度使,镇守太原地区。李嗣源死后,养子李从珂即位。李从珂试图削弱石敬瑭的力量,改封他为天平军节度使,调往其它地方镇守。

感到危机的石敬瑭决定先下手为强,于936年5月起兵造反,不久后唐朝廷调遣大军包围了太原。形势万分危急之下,石敬瑭派遣桑维翰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

同年9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军入塞,大破后唐军。11月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则拜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之后石敬瑭借助契丹之力消灭后唐,在93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出,自此燕云十六州并入契丹。

后晋灭亡后,中原经过后汉短暂的统治,进入后周时期。后周世宗柴荣的统治下,先后攻取了南唐十七个州、后蜀四个州,国力强盛。柴荣遂于959年3月率领数万大军御驾亲征,水陆并进。不到两个月,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松收复了瀛、莫两州十七县,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处要害。

当年5月柴荣与诸将商议准备挥师北上彻底收复幽州,不料遭到诸将的反对。当天夜里柴荣突染重病,下令班师回朝。值得一提的是班师之后,赵匡胤被越级提拔为殿前司都点检,为此后陈桥兵变提供了条件。6月“出师未捷身先死”,柴荣病死于开封,时年三十九岁。

太祖太宗文武并用;真宗仁宗币帛换和平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大宋,。在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建议下,首先对南方的割据政权下手,但也没有忘记恢复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将每年财政的盈余存入里面,打算积攒到三五十万(贯)的时候,用金钱赎回失地;如果契丹不答应,就用这些钱散,招募勇士,再进行攻取。遗憾的是赵匡胤没有等到那天,就先故去了。

继承皇位的赵光义在完成初步的全国统一后,于979年亲自统帅大军北上,围攻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出降。之后又不顾众臣的阻拦,率领疲惫之师进攻幽州。起初进展顺利,击败辽军,涿州、蓟州守将先后投降。宋军兵临幽州城下,架云梯四面攻城。攻城战从六月到七月历时一个月,宋军始终无法攻破。此时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率援军赶到,与宋军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附近)展开激战,师老兵疲的宋军很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宋太宗腿部中箭,乘驴车逃走,耶律休哥也受伤了,但驾着轻车率军一直追至涿州。

宋太宗赵光义并不甘心失败,积蓄力量。在得知辽国皇帝病死,太后听政后,以为机会来了。于986年3月集中二十万大军,兵分四路试图再度收复燕云地区。起初各路宋军连战皆捷,其中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先后收复了朔州、应州、云州、寰州,田重进一路收复了蔚州,东路军曹彬攻克涿州。其实辽军是在诱敌深入,果然曹彬东路军的十万人中计。粮草供应被断绝的宋军在岐沟关、拒马河一代与辽军激战,结果宋军惨败,数万人战死,积尸成山,河水为之不流。宋太宗忙令其他几路撤退,结果西路军副帅杨业被俘,绝食致箭伤发作而死。

此后辽国不断派遣军队南下骚扰,经历两次惨败的宋太宗对辽国采取了战略防守,在宋辽边境集结重兵防守,还向守将们颁布“阵图”。在“阵图”的指挥下,宋军败多胜少。此后宋辽双方进入了对峙的阶段,997年宋太宗也由于当年的箭伤发作而死。

1004年的秋天,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十几万骑兵大举南下,兵临开封的门户澶州城下。在宰相寇准的主张下,宋太宗的儿子、此时的皇帝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来到澶州。此时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于是最终达成了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邦;宋向辽每年献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此后双方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战争,进入到了和平阶段。不过其间有个小插曲,1042年宋朝与西北的西夏展开战争。辽国趁火打劫,要求宋朝归还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国谈判,最终达成协议,领土保持现状,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宋辽依然保持着和平,但宋朝皇帝始终放不下燕云十六州之地。宋神宗曾下诏书,有能恢复燕云十六州的,封以王爵。就这样宋辽双方都进入了末期。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随后屡败辽兵。此时宋朝的皇帝宋徽宗认为辽有亡国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于是派遣使者渡海连金。经过双方几次的商谈,与1120年达成海上之盟: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宋军攻取辽的南京、西京;灭辽后,宋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

1122年在镇压完江南方腊起义后,童贯率领十万大军向北进发。6月童贯命大将种师道率东路军攻白沟,辛兴宗帅西路军攻范村。结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宋军大败而归,被辽军追至宋朝的雄州城下。宋徽宗得知后连忙下令班师。

同年7月在得知辽国皇帝耶律淳病死后,朝廷再次下令出兵,任命刘延庆为都统制(总指挥)。这次刚出兵,辽将郭药师就率领8千人马和涿、易二州来降。宋徽宗志在必得,还没取得彻底的胜利,就先为各个州府改了名字,任命了各州府的长官。

这次大军采取了偷袭的战略。刘延庆率军与与辽军主力正面对峙,夜晚派遣郭药师等人偷袭燕京(幽州)。郭药师杀入城后,眼看就要得手,但负责接应的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始终没有出现。浴血奋战后,郭药师军死伤过半,只得撤退。而刘延庆也被辽军吓住,在卢沟河烧营趁夜而逃,众军溃败,辎重粮草全部丢弃,而辽军追杀了几十里。

童贯主持的两次伐燕均告失败,金军也摸清了宋朝军事实力。在宋朝的请求下,金军出动,辽军得知后,弃城而逃。在收复燕云的战争中,宋军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所以金国拒绝履约,在双方几回合的谈判中,达成了以下协议:金国只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交割给宋朝;宋朝每年除了向金朝移交原来给辽朝的五十万岁币,还须补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的代税钱。

1123年宋金交接领土,金军临走前,将富民、金帛、子女捆载而去。童贯接收的只是残破不堪、基近空城的燕京和蓟、景、檀、顺、涿、易六州,而且当时山后地区的几个州都在金军手中,燕云十六州并未完全恢复。尽管如此,宋徽宗还是醉了。履行祖先的诺言,封宦官童贯为广阳郡王,对其他人员加官进爵。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来歌功颂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伟业,在他手中实现了。

酒喝的再多也会醒的。1125年金军南侵,宋将郭药师投降,刚刚收复两年的燕京(当时为燕山)地区再度陷落。1127年金军攻克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送宋王朝距离燕云越来越远。

当年

宋太祖

赵匡胤在随柴荣北征燕云之时,被提拔为禁

军统

帅,最终藉此开创北宋,而宋徽宗赵佶妄图恢复燕云,背弃澶渊之盟,引狼入室,最终北宋覆灭。所谓成也燕云,败也燕云!

相关标签: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国家吗?宋朝和西方国家相比谁更厉害?
2023-10-27 08:53:34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国家吗?宋朝和西方国家相比谁更厉害?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国家吗?宋朝和西方国家相比谁更厉害? 其实中国在清朝以前,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当时最强的国家。虽然 宋朝 军事能力同 唐朝 相比弱了不少,但 宋朝 突出一个...

​明朝北方军事据点九边的历史由来及发展
2023-10-27 08:51:18

​明朝北方军事据点九边的历史由来及发展

明朝北方军事据点九边的历史由来及发展 历史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九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 谈迁《...

​魏晋女子教育之风盘点
2023-10-27 08:49:03

​魏晋女子教育之风盘点

魏晋女子教育之风盘点 晋朝的士族们是一群胸无大志的庸俗人,他们心中没有所谓恢复中原的大志,整日以奢为荣、沉迷于享乐、热衷功名、歌宴,炫富,崇尚玄学、炼丹,比起精神上...

​哈萨克族是怎么形成的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2023-10-27 08:46:48

​哈萨克族是怎么形成的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是怎么形成的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只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东林党是如何形成的?东林党如何干预朝政的?
2023-10-27 08:44:33

​东林党是如何形成的?东林党如何干预朝政的?

东林党是如何形成的?东林党如何干预朝政的? 明朝天启年间,朝廷里流传着一部奇异的名册。乍一看上去,这本小册子仿佛是某位水浒爱好者的笔记,上面列举了一百零八个人,就连...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
2023-10-27 08:42:18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

唐朝为什么有很多外国人? 大家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肯定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长安城内会有很多外国人呢?不仅是有西域人,还有黑人,这到底是真的还是经过改编的 历史...

​隋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2023-10-27 08:40:03

​隋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隋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1、建立规范与固定的 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 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其长官分别为尚书仆射、纳言和内史令。杨坚建立隋皇朝后,按照内史崔...

​如何评价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夺门之变事件经过
2023-10-27 08:37:48

​如何评价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夺门之变事件经过

如何评价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夺门之变事件经过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发生于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拥立明英宗复辟的政治事件。明...

2023-10-27 08:35:33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怎么控制管理新疆的?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怎么控制管理新疆的? 新疆(为方便记述笔者在下面都统一使用这称呼),古称西域(狭义指玉门以西、葱岭以东地区),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

​湖广填四川历史背景和影响
2023-10-27 08:33:17

​湖广填四川历史背景和影响

湖广填四川历史背景和影响 可能有很多人对“湖广填四川”这个词并不了解,这个词说的是清朝时期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表面上看就是将湖广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四川,为的自...

​宋朝天子与士大夫之间共治天下的制度历史介绍
2023-10-27 05:31:07

​宋朝天子与士大夫之间共治天下的制度历史介绍

宋朝天子与士大夫之间共治天下的制度历史介绍 为了有效防止中央集权,宋代产生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即削弱了皇帝的权力,也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下面 历史 小编给大家...

2023-10-27 05:28:52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疆域版图面积盘点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疆域版图面积盘点 中国领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 古代 有几个盛世朝代,经济高度发达,同时不断地战争也使得版图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王朝的盛世版图,令世界都为...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真相 马日事变经
2023-10-27 05:26:37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真相 马日事变经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真相 马日事变经 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发生于1927年5月21日,因电报代日韵目而命名,是国民党军官许克祥在 蒋介石 的授意下发动的一次...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 贞观之治历史意义
2023-10-27 05:24:22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 贞观之治历史意义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 贞观之治历史意义 “ 贞观之治 ”是 唐太宗 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 唐高祖 李渊 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
2023-10-27 05:22:06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 庆历年间,欧阳修在视察河东的时候,发现了如下问题,其惨状令以仁义著称的宋仁宗不免忧心忡忡: 臣至代州崞县,累据百姓陈状,其一村有逃及一半人...

​明朝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
2023-10-27 05:19:51

​明朝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

明朝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 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明代内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代皇帝真的是无为而治吗?明代皇帝真的把所有的权力端拱于上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 七一五政变和四一二政变的比较
2023-10-27 05:17:36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 七一五政变和四一二政变的比较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 七一五政变和四一二政变的比较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是什么 以下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1927年七月十六日,汪精卫声称中共中央发表的宣言是对国民党的诋...

​周朝诸侯国:曹国历史介绍 曹国历代国君介绍
2023-10-27 05:15:21

​周朝诸侯国:曹国历史介绍 曹国历代国君介绍

周朝诸侯国:曹国历史介绍 曹国历代国君介绍 曹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文景之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10-27 05:13:05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文景之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文景之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景之治出现在什么时候?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文景之治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吧! 文景之治...

​建炎南渡事件经过 建炎南渡的历史影响
2023-10-27 05:10:50

​建炎南渡事件经过 建炎南渡的历史影响

建炎南渡事件经过 建炎南渡的历史影响 赵构 建炎南渡时发生于北宋、南宋之交的公元1127年,赵构为了躲避女真人的追击而南渡到江南的历史事件。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