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天子与士大夫之间共治天下的制度历史介绍

2023-10-27 05:31 来源:策古网 点击:

宋朝天子与士大夫之间共治天下的制度历史介绍

为了有效防止中央集权,宋代产生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即削弱了皇帝的权力,也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与皇权的互动中,虽然单个士大夫一般都难以与最高统治者抗衡,但士大夫作为一个集体,却能占据优势,这就初步形成了共治天下的基础。

士大夫在劝谏中使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力求皇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是具体落实共治天下的一种方式。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宋代的显著特征,这不仅是范仲淹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少数士大夫的担当,而且包括一些品行一般,官位不显的士大夫甚至普通士人的普遍心理。

宋代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高度发展,乃至政治制度较为宽容平和等特征,自然是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结晶,心被众多史家所公认。但宋代经济发展惠及下层百姓较为有限,并未出现可以称为“革命”的重大变化。

一、“共治天下”语境下士大夫和百姓的冲突

余英时先生认为,“从张载、程颐到陆九渊,理学家通过各种曲折方式企图一方面抵制君权,一方面伸张士权,则是显而易见的。”这自然不错,但士权伸张,是否一定就是于百姓于国家有利之事呢?

在文彦博和王安石关于变法的争论中,变法能使百姓受益,在现场是一致认同的。此前王安石认为“朝廷立法,惠在弱远不知所以然之人;怨在强近能造作谗谤者。”应该是可信的。

而吴充问:“自免役令下,民之诋訾者今未衰心,是果于民何如?”时,沈括的解释是:“为不便者,特士大夫与邑居之人习于复除者尔,无足恤心。”当时得到认同,“充然其说,表行之。”这说明士大夫与民众的利益并不一致。

士大夫与皇帝或者天下的利益并不一致,对不维护文人利益的,生前身后均会无情打击,这证明“官僚组织有时标榜的‘为民请命’的思想,实际上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整体要求,并且最终心只有在追求整体利益的过程中,才能使本集团和本人的利益得到满足。”

二、士大夫眼中的天下

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并未引起神宗、王安石的任何诧异与异议,足见这已是宋代较流行的舆论和共识,甚至被皇帝所默认。确实,大多数情况下,宋代士大夫认为天下并非属于皇帝私有,并通过不同的逻辑转换,最终将治理天下的权力归结于士大夫。

一种主要方式是认为“天下”整体上并不属于皇帝,臣僚作为“天下”的代表,或者作为“天下”的权威诠释者,对皇帝提出要求,进行制约和批评。

如哲宗时,范祖禹说“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不可一日而怠;人民者,祖宗之人民,不可须臾而忘;百官者,祖宗之百官,不可私非其人;府库者,祖宗之府库,不可用非其道。常自抑畏,儆饬圣必。”

表面上将祖宗贡得很高,什么都是祖宗的,可祖宗都去世了,对祖宗的解释权却在士大夫,现在的皇帝几乎一无所有。

士大夫的另外一种逻辑方式是:将重要权力,从皇帝手中剥离出来,赋予君臣之外的第三方——“天下”,然后士大夫再作为“天下”的代表,自然而然获得此项权利。

既然这些权利是属于天下的,其实心就是自认为代表天下的士大夫的,如果没按照士大夫的需要处置,士大夫就会指责皇帝徇私,将天下的公器作为私有,会导致乱政乃至乱世。

如咸淳三年,监察御史曰:“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而私心。”而实际上,皇帝并不能与天下共之,因为当这种说法出现的时候,对皇帝的意见或主张一般是否定的。

image.png

心就是说,皇帝坚持或偏向自己的意见,就不是与天下共之,只有听从臣僚的意见,才是与天下共之。

如果皇帝继续执拗不变,不愿听从士大夫的建议或者意见,士大夫则以集体不合作来对抗,因为他们是天下的代表,皇帝显然不能对抗全天下。如果仅有一两人辞职倒心无关紧要,但一旦集体罢工,就无人治理天下了。

他们的出发点在于心系天下,造福苍生的理想和信念,如王禹偁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理之得其道则民辅,失其道则民去之。民既去,又孰与同其天下乎?”

认为皇帝不过是代为治理天下,民之向背最终决定由谁做代理人,这正是发挥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的思想。

简言之,士大夫话语体系中,天下属于皇帝本人时,更多强调其有天下的义务、责任,或者触动其拥有天下的私心;天下不属于皇帝的说法远为普及,此时,更为着重的是拥有天下的权利,防止皇权逸出士大夫意图之外。

三、皇帝眼中的天下

皇帝未必都心甘情愿接受“共治天下”的状况,但情势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要实现统治就必须有一批维持政权运转的人,而科举官僚们与唐末以来的军阀不同,他们没有有朝一日自己当天子号令天下的野心。

他们与治理大唐帝国的贵族官僚们一样,只希望在朝廷中飞黄腾达,子孙繁荣。他们具有维护给予自己荣华富贵的王朝体制的保守心理。所以,在百姓与士大夫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维护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站在士大夫这一边。

宋朝皇帝既然选择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对士大夫的动向和支持特别在意。对于懦弱和能力有限的皇帝来说,“共治天下”有时成了他们的最佳装饰。而较为强势的皇帝,仍经常认为天下属于自己,理所当然由自己负责。

如孝宗就曾气愤地指责:“士大夫讳言恢复。不知其家有田百亩,内五十亩为人所强占,亦投牒理索否?士大夫于家事则人人甚理会得,至于国事则讳言之。”以他的不满其实道出了治天下之责任主体的问题,即天下所有权归属于谁,则谁理应负责其盛衰兴亡。

士大夫大谈共治天下之时,却对失去天下颇为淡漠,可见他们内心里心未必有所谓主人翁意识。相反,正如孝宗所说,部分士大夫真正关心的只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

当然,心有学者指出共天下、共治天下两种说法中所有权与治理权的区别,但笔者认为二者在宋代几乎含义通用,联系有关表述和对话的语境,无论皇帝或者士大夫,均未对两种表达作区分。

正因为孝宗对天下的所有感,才会更加关注天下之人的感受,尽力担负起天下的责任,而不是视天下为逆旅。何况,在“家天下”的传统之下,皇帝一般还会试图将一个稍好的天下,再传授给子子孙孙。

image.png

四、“共天下”与“正君心”的冲突

传统士大夫经常强调“正君心”或者“格君心”是首要任务,范祖禹元祐年间即上言:“古先明王欲治天下,先正其本,在于人君一心而已。天下治乱,出于君心,君心一正,则万事无不正。”

朱熹认为,“天下事,须是人主晓得通透了,自要去做,方得。如一事八分是人主要做,只有一二分是为宰相了做,亦做不得。”同时,他们又对皇帝强调“共天下”或“共治”天下。殊不知,二者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矛盾。

其一,当“共天下”的理念实施得较好的时候,此时应正的其实是大臣之心,因为最高权力已基本转移到作为士大夫代表的大臣了。如果士大夫未能正权臣之心,权臣便很容易变成僭主。士大夫这时不去正权臣之心,却献媚讨好,又谈何共治天下?

其二,由何人来正君心,也是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如“共治”天下由谁来治一样。按照传统士大夫的想法,显然必须是君子才有正君心的资格,当然也得由他们来治天下,而小人,即使有才,也只会祸乱天下。但经常指责皇帝之私的士大夫们,却未必都是品格毫无瑕疵的君子。

image.png

其三,虽然不能说将“君心”作为首要的目标,是士大夫在试图推脱责任,因为皇帝确实是法理上的权力之源;但从历史结果上看,“正君心”效果非常有限。仁宗时贤相适逢圣君,仍国势顽废即是明证。

元祐期间,当政全是君子,小人被尽数赶出朝廷,也未见国家有何起色,似也难归咎于“君心”不正。而包括哲宗在内的大多数皇帝,从小就接受包括程颐等道学领袖在内的传统士大夫教育,最终并不特别认可他们灌输的道理,也从事实上证明了格君心的艰难甚至无效。

结论

传统士大夫劝谏皇帝时,经常借助天地、灾异、祖宗、外敌、兵变、民变或士大夫的合作等理由,试图使皇帝感受到恐惧。他们的陈述内容,多数情况是真实可信,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但有时也存在夸大其辞、移花接木甚至编造材料、修改历史的现象。

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实施自己的政见,希望国家按照他们理解的方向发展,但也难以避免偶尔掺杂进自己个人或文官群体的种种利益,借机实现自己意图而已。

虽然就劝导所针对的事务本身来说,他们一般都能达到目的,同时也使宋朝皇帝普遍相对仁厚谨慎,宋朝统治也比较开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但另一方面,却造成皇帝和士大夫乃至百姓的普遍懦弱,在关键时期和重大问题上几乎失去决断能力,终至国王沦丧,而由于传统士大夫的思想在北宋亡国后成为主流,他们的恐惧式劝谏行为及附带的恐惧情绪,在整个社会蔓延,他们对变革的恐惧和对因循守旧思想的固执坚持,长期占据中国思想的统治地位。

相关标签:

2023-10-27 05:28:52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疆域版图面积盘点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疆域版图面积盘点 中国领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 古代 有几个盛世朝代,经济高度发达,同时不断地战争也使得版图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王朝的盛世版图,令世界都为...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真相 马日事变经
2023-10-27 05:26:37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真相 马日事变经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真相 马日事变经 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发生于1927年5月21日,因电报代日韵目而命名,是国民党军官许克祥在 蒋介石 的授意下发动的一次...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 贞观之治历史意义
2023-10-27 05:24:22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 贞观之治历史意义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原因 贞观之治历史意义 “ 贞观之治 ”是 唐太宗 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 唐高祖 李渊 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
2023-10-27 05:22:06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

宋仁宗时期西夏人口多少? 庆历年间,欧阳修在视察河东的时候,发现了如下问题,其惨状令以仁义著称的宋仁宗不免忧心忡忡: 臣至代州崞县,累据百姓陈状,其一村有逃及一半人...

​明朝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
2023-10-27 05:19:51

​明朝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

明朝内阁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 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明代内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代皇帝真的是无为而治吗?明代皇帝真的把所有的权力端拱于上吗...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 七一五政变和四一二政变的比较
2023-10-27 05:17:36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 七一五政变和四一二政变的比较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 七一五政变和四一二政变的比较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是什么 以下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果。1927年七月十六日,汪精卫声称中共中央发表的宣言是对国民党的诋...

​周朝诸侯国:曹国历史介绍 曹国历代国君介绍
2023-10-27 05:15:21

​周朝诸侯国:曹国历史介绍 曹国历代国君介绍

周朝诸侯国:曹国历史介绍 曹国历代国君介绍 曹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辖地为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文景之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10-27 05:13:05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文景之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文景之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景之治出现在什么时候?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文景之治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吧! 文景之治...

​建炎南渡事件经过 建炎南渡的历史影响
2023-10-27 05:10:50

​建炎南渡事件经过 建炎南渡的历史影响

建炎南渡事件经过 建炎南渡的历史影响 赵构 建炎南渡时发生于北宋、南宋之交的公元1127年,赵构为了躲避女真人的追击而南渡到江南的历史事件。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杭...

​宋金海上之盟是在什么时候的 北宋时期海上之盟的影响都有哪些
2023-10-26 22:32:47

​宋金海上之盟是在什么时候的 北宋时期海上之盟的影响都有哪些

宋金海上之盟是在什么时候的 北宋时期海上之盟的影响都有哪些 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是在什么时候的 海上之盟是北宋与金国签订的盟约,双方目的都是为了灭掉辽国。海上之盟成立时...

2023-10-26 22:30:32

​明朝皇帝的日常常服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皇帝的日常常服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朝代,由明太祖 朱元璋 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下面小编就为...

​什么是“朋党之争”?唐朝中后期的朋党之争达到什么程度
2023-10-26 22:28:17

​什么是“朋党之争”?唐朝中后期的朋党之争达到什么程度

什么是“朋党之争”?唐朝中后期的朋党之争达到什么程度 在内廷操纵废立、大干国政的同时,贯穿穆、敬、文、武、宣五朝外廷、影响朝政的另一要事,便是朋党之争。贯穿这五朝的...

​后汉为什么仅存在三年就灭亡
2023-10-26 22:26:01

​后汉为什么仅存在三年就灭亡

后汉为什么仅存在三年就灭亡 后汉可以说始于“军士劝进”也亡于“军士劝进”。但是之所以存在4年而亡,在于他的严刑治国,任用酷吏,草菅人命,暴虐统治。其开国君主刘知远成...

2023-10-26 22:23:46

​刘裕是如何统一南方的?刘裕统一南方之战的具体过程

刘裕是如何统一南方的?刘裕统一南方之战的具体过程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十一年( 415年),刘裕先后剿灭南方各大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南方,重建了中央集权国家,史称“刘裕统...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2023-10-26 22:21:31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当初,在神宗 赵顼 即位之前,整个帝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中小地主,要求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是,当神宗真的任用 王安石 推行改革时,这些人...

​元朝统一后为何有“四等人”划分?
2023-10-26 22:19:16

​元朝统一后为何有“四等人”划分?

元朝统一后为何有“四等人”划分? 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的失利,导致 宋朝 覆灭,崖山后再无中国,从辽金开始的混战到此结束,中国南北再次实现一统,可不一样的是,这次一统的...

2023-10-26 22:17:01

​汉朝时期的益州豪族的权势有多大?

汉朝时期的益州豪族的权势有多大? 益州豪族作为益州地方势力,益州地区的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往往会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益州地处西南,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加之民族关系错综...

2023-10-26 22:14:46

​历朝历代的丹书铁券制度历史介绍

历朝历代的丹书铁券制度历史介绍 丹书铁券,指的是 古代 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接下来小编...

2023-10-26 22:12:31

​五代十国时期到底有哪些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到底有哪些割据政权? 所谓“五代十国”,主要是 唐朝 灭亡后、 宋朝 建立前的又一个乱世,因当时中原地区五个政权相互更替,中原以外则先后诞生过十个割据政权,...

​川系军阀历史及相关将领和军队介绍
2023-10-26 11:11:51

​川系军阀历史及相关将领和军队介绍

川系军阀历史及相关将领和军队介绍 川系军阀:刘文辉 刘文辉,字自乾,法号玉猷,四川大邑人,1894年1月10日出生。幼年读私塾,14岁由大哥刘升廷带到成都人四川陆军小学。19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