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曾子杀彘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却哭闹着要跟她同去,她哄儿子说:“你别哭了,回去吧,等我赶集回来给你杀猪,为你弄好吃的!”
她的儿子信以为真,欢欢喜喜地留在了家里。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返回时,见曾子正准备杀猪。
她急忙上前阻止说:你怎么当真要杀猪呢,我可是哄儿子的。
曾子认真地说:“父母是不能随意哄骗小孩的,小孩还没有知识,非常单纯,他们直接受父母言行的影响,需要父母的教诲。
如果今天不杀猪,欺哄了他,那等于是教他可以欺哄别人。母亲如果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信任母亲,以后便很难再教育他了!”
这样子,曾子终于说服了妻子。
1、曾子杀彘|践行承诺而把家里的猪杀掉,给孩子树立言而有信的榜样
曾子杀彘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信任;也告诫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言而有信才能教育好孩子。
事实上,曾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他名参,字子舆,和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
他可以说是著名思想家,也是孔子的弟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他的行为往往遵循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想。
曾子杀彘的故事,值得所有的父母认真品读。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年幼不懂事,所以为了一时的方便,哄骗他们没什么大不了的。
曾子的妻子就是这么认为的。
当儿子吵闹着要跟她去集市时,为了赶紧脱身,曾子的妻子就对孩子说:你乖乖回去,等我从集市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妻只是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一说,自己并没有当真。
可是当她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立刻要去杀猪。
说白了,“曾子杀彘”这一典故说的是:曾子为践行承诺而把家里的猪杀掉,以告诫孩子诚实守信的故事。
2、曾子也很注意个人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很注意个人修养,《论语》中记载他的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即强调做人要诚实,要以身作则,曾子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才真地的就把猪杀了。
这也说明,他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曾子杀彘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虽然他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
古人云:“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言必信,行必果。”
人无信则不立。
听其言观其行。
就是要说到做到的意思,保持言行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3、曾子杀彘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父母管教子女,身教重于言教。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也就是今河南省新郑人。
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曾子杀彘》讲的是曾子把妻子对儿子说的一句戏言付诸实践,并说明原因。
从妻子“顾反为汝杀彘”,到曾子的“遂烹彘也”,
从妻子的一句“特与婴儿戏耳”,到曾子用一大段来讲述“婴儿非与戏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文中深刻地指出儿童教育的严肃性。
做父母的教育子女时,要言行一致,不能随便承诺,更不能以欺骗的方法来平息孩子一时的哭闹。
如果不能够满足就要实话实说,解释开导孩子!
曾子杀彘就是“言必信”的道德理念。
总而言之,曾子用其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
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习惯。
事实上,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咱们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一切做父母的人,对孩子都应该像曾子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去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家人。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