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干的清道夫遇水能活?原来真有陆地上存活的鱼
众所周知,清道夫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鱼,这种鱼的学名叫做多辐翼甲鲶,是甲鲶科下口鲶亚科的一种,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巴拉圭水域。由于这种鱼常常以水塘里的粪便、淤泥为食,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清除水族箱的污垢、青苔,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清道夫的名字由此而来。
最近,抖音上某位网友发布的一个视频引来了热议。视频中,该网友将一只晒干了的看似已经死亡的清道夫放入了水中,不过多久,该鱼就焕发生机活了过来。这条“清道夫遇水复活”的视频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数万人的点赞评论,纷纷感叹清道夫的神奇生命力。
视频加载中...
那么,清道夫的生命力真的有这么顽强吗?晒干后的清道夫真的还能再复活?这篇文章,我们一探究竟!
清道夫并非“不死之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鱼都无法长时间离开水体,鱼在彻底晒干之后必然无法复活。
视频中的清道夫死而复生的唯一可能就是该鱼并没有彻底晒干。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人手上拿着的清道夫硬邦邦的似乎已经晒干,但我们细想一下,晒干后的鱼不应该是干瘪的吗?视频中的鱼肚子饱满,显然不是长时间晒干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鱼本身就没死掉,只是被人为的在身上挂满了泥浆,体表的鳞片、上下颌被泥浆填充后又在太阳下经过短暂的暴晒,使其身体表面动弹不得,如果观众不仔细看是看不出视频中的破绽的。
不过,虽然这个视频有意夸大了清道夫的生存能力。但试想一下,如果这里的清道夫换成了我们平日里见到的鲤鱼、鲫鱼,那这些鱼能否表演“死而复生”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清道夫
强大的呼吸系统
那么有人会问了,为什么鲤鱼等其他鱼类无法完成这一高超的表演,而只有清道夫可以呢?
答案就在于清道夫对干旱环境超强的适应能力。
养过清道夫的朋友可能有所感受,这种鱼表面的鱼鳞非常厚实且紧贴身体,所以短时间的曝晒并不会让其伤到内脏器官,进而也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这就是清道夫能够上演“遇水而活”表演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贴实的鳞片只是清道夫的“表面功夫”,其看家本领则是独特的呼吸系统。
在传统观念中,什么样的物种被定义为鱼呢?狭义上“鱼”的定义就是一类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借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草鱼、鲤鱼、鲫鱼以及海里的带鱼等都符合这一定义。
鲤鱼
但是,大自然就是如此的奇妙,湖泊中除了有用鱼鳃呼吸的鱼外,也诞生了可以用皮肤、食道、肠胃、肺等其他器官来呼吸的另类鱼。这些另类的鱼平日在水中也是依靠鳃来呼吸,但一旦河水退去则会想方设法的通过皮肤和食道等其他器官呼吸,大大提升了存活率。
而本视频中的主人翁清道夫恰巧就是这么一种能够通过肠胃来呼吸的鱼类。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清道夫的鱼嘴是和胃部直接相连的,这种结构的优势就是可以使得食物顺利的进入到胃部,包括空气。而清道夫的胃部具备一定的呼吸能力,这样一来,即使它短暂的脱离了水体,依然能依靠肠胃来维持基本的呼吸。所以我们观察视频可以看出,所有的鱼都张着嘴,并没有被泥浆灌满。
当然了,对于所有的鱼来说,肠胃、皮肤等其他器官都是辅助呼吸系统,长时间暴露在陆地上终会因为呼吸困难而死亡。清道夫的鳃丝一旦因为在空气中暴露太久而黏连,那它即使回到水中也无法起死回生。
下图是A、B显示了鱼的嘴以及鱼腹,图C为鳃丝结构。
清道夫的嘴及鳃
下图显示了清道夫用来在陆地上短暂提供呼吸功能的胃部结构。
胃部X光照
看到这里很多人疑问了,肠胃不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吗?为什么也能用来呼吸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清道夫的“胃”。
清道夫的胃部与鲫鱼等其他种类的鱼的胃不同,这种鱼的胃壁非常薄,粘膜层比较光滑,基本无褶皱存在。下图1a,1b,1c显示了清道夫的胃横切面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在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胃部的毛细血管分布十分广泛,这些毛细血管的直径大多在6~13微米之间。局部来看,胃前部的毛细血管数量最多,每100平方微米的面积内分布的毛细血管数量为4,胃后部的毛细血管数量较少,每100平方微米的面积内分布的毛细血管数量为3。
清道夫胃的横切面
从细胞构成来看,清道夫的胃部上除了具备胃腺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基底细胞外,比其它鱼类多了一层呼吸道上皮细胞,这种细胞呈扁平状,正是这些呼吸道上皮细胞使其具备了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的独特能力。
下图4显示了显微镜下清道夫的血管内部工作图,图中的L为最外层的呼吸道上皮细胞,E为血液中的红细胞,作用是用来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N为红细胞的细胞核。
胃部的呼吸道上皮细胞
所以,正是由于清道夫体表的紧实的鳞片以及用胃呼吸的独特的辅助呼吸系统,使其在脱离水体后能维持短时间的生存。而这,就是视频中“晒干后的清道夫遇水重生”表演的关键。
比清道夫更神奇的肺鱼
其实,清道夫并不是鱼类中最能耐旱的种类。
在非洲、美洲及澳洲境内有一种鱼可以在陆地上短暂生存,清道夫在它们面前只能称为小弟,这种鱼就是肺鱼。“鱼”如其名,肺鱼不仅仅能依靠鳃来呼吸,也能在水体干涸后依靠肺来呼吸,这种与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相同的呼吸方式,显然比清道夫依靠肠胃来呼吸的方式更高级。
澳洲肺鱼
肺鱼存活至今,创下了4个世界纪录:
记录一:肺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人类的远古亲戚。肺鱼的祖先和恐龙活在一个年代,该物种到目前已经延续了3.8亿年之久,被称为鱼类研究中的“活化石”。
记录二:肺鱼是世界上淡水鱼中寿命最长的鱼类。2017年2月在芝加哥水族馆中去世的澳洲肺鱼,寿命超过了90岁,而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肺鱼的平均年龄能达到100岁,比人类长寿多了。
记录三:肺鱼是世界上能够在陆地上生活最久的鱼类,在完全离开水的环境下能存活60分钟,在干涸的河床中能存活4年之久。
记录四:肺鱼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陆地行走的鱼类,它们行走的方式是依靠4只有力的腹鳍。
但是,虽然肺鱼的分布广泛,种类众多,且求生技能丰富,但由于环境原因目前只剩下了4种,分别为澳洲肺鱼、美洲肺鱼、非洲肺鱼和泥盆纪肺鱼。
下面是4种肺鱼的图例:
现存的4种不同的肺鱼
肺鱼作为一种介于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珍奇动物,最独特的地方莫过于它们既可以单独用鳃呼吸、单独用肺呼吸,也可以同时使用肺或鳃呼吸,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生存环境自由切换两种呼吸系统。
和人一样,大多数肺鱼也拥有两片肺(澳洲肺鱼只有一个肺,为特例),两片肺上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气囊,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下面是肺鱼的肺部解剖图片:
肺鱼的肺部解剖图
虽然肺鱼拥有两套呼吸系统,但作为一种鱼类,最理想的生活环境还是在水中。那么,在非洲的酷热环境下,非洲肺鱼是怎么度过河床干枯时期的呢?
原来,当一条河流将要干涸的时候,非洲肺鱼就会钻进河床下约50cm的淤泥中,只留出一个通向外界的很小的呼吸口。在淤泥中为了保持自身的湿润,肺鱼会分泌大量的黏液并包裹住自己。
肺鱼在淤泥中是无法进食的,所以为了降低能量损耗,它们会将身体蜷成一团、一动不动,尽可能的降低各个器官的能量消耗,这种近乎休眠的状态能让它们度过长达6个月的枯水季节,直到雨季的到来。
和青蛙等动物的“冬眠”相对应,肺鱼的这一特性被人类称之为“夏眠”。
非洲肺鱼
和非洲肺鱼相比,澳洲肺鱼则舒适的多了,这种肺鱼的生存环境优越,所以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散的习性,它们经常趴在水底一动不动,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懒汉”鱼。当然了,懒有懒的好处,这种鱼可以活到100年之久,和乌龟倒是有的一拼。
趴在水底的澳洲肺鱼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大自然这个“造物主”越来越敬佩了呢?大自然充满了神秘色彩,还有太多的自然现象,以及神奇的物种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解密。
也许这就是科学的乐趣吧。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