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
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
这个脑筋急转弯大家肯定不陌生,答案也不复杂,因为北极没有企鹅,同样的,南极也没有北极熊。
北极熊和企鹅
图片来源:pbs.org
这个答案总得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南极的企鹅曾随着冒险者到访过北极。不仅如此,在100多年前,北极还存在着一种和企鹅长得很像的海鸟,也被人们称作“北极的企鹅”。
北极“企鹅”的消亡
18世纪,在苏格兰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玄武岩组成的峭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冰冷的海水不住地拍击着。在海浪里漂浮着一种黑白相间的大鸟,它们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登陆,尽管它们长着翅膀,但却不能依靠翅膀飞翔,这些大鸟被称为大海雀。倘若它们到今天还没有灭绝,肯定会有人把它们当做北极的“企鹅”。
苏格兰的Stac an Armin,大海雀曾经的栖息地
图片来源:zmescience.com
最后一只大海雀于1844年被三名渔民杀死,它的尸体被渔民们卖给了博物馆,对于一种不会飞翔,被人类大肆猎杀而走向灭绝的海鸟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悲惨但又恰如其分的结局。
在大约500万年前,大海雀就已经在北极的“土地”上漫游,这远早于古代人类出现的时间。大海雀的身高大约为75-80厘米,体重可以达到5千克,背部为黑色,腹部则是白色,它们的外表和行为和企鹅十分相似,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亲缘关系。
大海雀的标本
图片来源:zmescience.com
由于大海雀灭绝的时间过早,现代科学家们从未在野外真正观察过大海雀的行为和生活,不过基于对其亲戚刀嘴海雀的研究,科学家们对这种不会飞的海鸟的行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海雀的天敌可能是逆戟鲸、北极熊或者白尾鹰,但这些天敌几乎没有一个会到大海雀生活的岛屿上。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16 世纪到 19 世纪的小冰河时代。冰川活动剧烈,扩张的冰川使得北极熊更容易接近大海雀,这让大海雀的种群数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大海雀的适应力让它们挺了过来,直到人类进入了它们的领地,才宣告了这一物种的悲惨命运。
岛屿上遍布的大海雀
图片来源:zmescience.com
考古和历史记录表明,人类狩猎大海雀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史前时期,北美的贝奥图克人、格陵兰的因纽特人,甚至是尼安德特人都猎杀过大海雀;公元16世纪,欧洲的海员们在纽芬兰的渔场开始了对大海雀的密集狩猎;在18世纪末期,大海雀羽毛的贸易使得狩猎行为进一步加剧,而大海雀的稀缺进一步激发了私人和博物馆的收藏欲望。
终于,大海雀迎来了灭绝。
毫无疑问,人类的狩猎是大海雀灭绝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大海雀的数量可能由于环境变化而开始下降。不过,最近的一项关于大海雀的研究表明,即便不存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人类的狩猎已经足以让这种大鸟走向灭亡。
企鹅为什么四肢这么短?
企鹅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北极熊坐下休息时憨态可掬,它们的外观为什么是这样的呢?针对这一点,生物学家卡尔·伯格曼于19世纪提出了著名的伯格曼法则,大致内容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物种(或者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物种),生活的环境越寒冷,其个体体积就越大,体型就越圆润。
伯格曼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第一,寒冷的环境会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使其性成熟的时间延后,这会使得个体会有更长的发育时间,所以体积比较大;第二,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在一定温度下,某个物体体积一定,表面积越小,散热越慢。
北极熊 来源丨维基百科/Steve Amstrup
生物学家约尔·阿萨夫·艾伦的研究也发现:同一种动物生活环境越寒冷,四肢和附器(耳朵、尾巴等)就越趋向短小。
这是因为动物的四肢和附器类似于物理学上的散热片,会使身体的散热面积大幅增加。因此保温能力更好的动物(散热能力差)的外观就倾向于体型较大且脂肪较多,四肢和附器短小,也就导致在南北两极生活的动物外观上并没有那么棱角分明。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科学大院
版权保护声明:西安科普是以传播科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公益性公众号,均不通过采编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参与任何商业活动、获取商业利益。本公众号采编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