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代人口数量盘点
汉初以前的人口记载由于战乱影响导致失传。秦朝统治时期,由于徭役连年,并且经历了较多的战争,全国的人口应当是有明显减少的。秦代的陕西以及关中是建都之地,除本地原有人口外,更有大量的迁入人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曾徙天下富豪于咸阳12万户。三十五年(前212年),又徙3万家于丽邑、5万家于云阳。陕西北部地区也由于秦王朝的移民实边而有较多的徙入人口。将这两种类型的迁入人口合起来,估计总数不下六七十万。如此再加上本地原有人口,总的人口规模应该相当可观。然而另一方面,秦朝的各种工程建设主要在关中进行,而陕西北部也有长城的建造。虽然徭役征发来自全国,但以理推之,当时陕西的负担当为最重者之一,故此人口的减少亦当为最甚者之一。特别是经过楚汉战争和自然灾害之后,“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关中当亦不属例外。故此,汉代初年,有人描述关中一带的人口状况是“实少人”,说明秦末汉初关中人口确有明显的减少。
汉初,由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全国的人口有较快的增加。“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显然,经济状况的好转为人口的增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时期中,陕西地区由于仍为都城所在,各种人物汇聚,加上继续实行移民以实关中的政策,故此关中乃至整个陕西的人口都应当有显著的增加。
到了东汉时期,史籍中的人口统计数字多了起来,但多数是全国的总人口数字。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有过一次分区域的人口调查记录。据《后汉书•郡国志》,当时京兆尹辖县10,有53299户,285574口;左冯翊辖县13,有37090户,145195口;右扶风辖县15,有17352户,93091口。合计三辅地区有107741户,523860口,平均每县2835户,平均每户有4. 86人。此外,汉中郡有57344户,267402口。汉中郡辖县9,每县平均户数为6371,每户平均口数为4. 66。同西汉元始二年的统计相仿佛,东汉的数据也只是今日陕西地界内的一部分人口。如果不考虑统计工作本身的问题,例如调查是否全面,口径是否一致等等,而只看数字,那么,东汉时期陕西的人口要比西汉后期时少得多。以三辅地区论,顺帝时比平帝时减少了近200万人,只相当于平帝时的21. 5%。这种减少幅度当然是非常惊人的。虽然事实上这里面有统计不实的问题,但在后面我们会看到,显著的减少同历史文献的有关描述也的确是相符合的。
三国时期,天下连年战乱,人口损失极为严重。西晋统一后,社会一度安定,为人口的恢复提供了条件。然而,西晋的安定为时甚短,很快全国就陷入大动荡之中。其后的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更是生灵涂炭,而北方黄河流域的人口有更为明显的减少。在这一时期中,也有一些人口的统计,有的尚可用作推测人口规模的参考,有的则可信度甚低,聊胜于无而已。西晋太康初年的调查,当时京兆郡约有40000户,冯翊郡约有7700户,扶风郡约有23000户,而汉中郡约有15000户。据此可以推测,当时陕西的人口规模是不大的。不过,东汉末年以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人口的隐漏极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人口调查当然有很大局限性,有关的数据恐怕也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人口的减少是一个事实,但究竟减少了多少,两晋南北朝不同时期中的人口规模究竟如何,是不容易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的。
隋唐统一,人口的增长获得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条件。虽然其间有隋束的一度战乱,但为时不算太长,就进入了唐代的繁荣时期。故隋唐两代的人口增长皆较为迅速。就相当于今日之陕西的区域而言,人口的增加无论从速度上讲还是从规模上看都是要超过西汉的。据《隋书-地理志》所载,大业五年(609年)大体在今日陕西地界内的各郡合计共有71.8万户。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若以每户5人计,则据这个数字,可以估测,陕西当时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当然,我们还是要强调,这些数字是不完全的或是不精确的。一方面,有些郡的范围在今天要地跨两省,如北地和朔方,其人口数字较难割裂,故这里没有包含在内;另一方面,统计工作本身也不会是非常完善的。但隋代的调查数据在地域上毕竟较为完整,故可以据之对陕西当时的人口规模作出估计。
北宋的人口增长速度是较快的。这是一个相对升平的时代。虽然边患不少,但国内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大的饥馑灾荒也不多。所以,北宋的人口自然增长处于一种略快而稳定的状态,波动较小。陕西境内各地的人口增长也较平稳。
从宋初《太平寰宇记》至《元丰九域志》约100年,陕西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此增长率数字似略为偏高。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宋初的人口统计进行于战乱之后不久,是否存在严重的缺漏?如果缺漏严重,则造成过小的期初人口值,那么,年平均增长率当然会高一些。一般说来,一个王朝初期的人口统计数字往往偏低。北宋上承五代,社会大混乱之后,这种情况可能更严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