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士兵打不过八旗兵,原因究竟是什么?

2023-08-02 01:43 来源:策古网 点击:

明末士兵打不过八旗兵,原因究竟是什么?

纵观明末的军队,对外无法镇压努尔哈赤,以至于让努尔哈赤一步步崛起,到了皇太极时期,不仅统一了关外,甚至降服了强大的李氏朝鲜和蒙古诸部;对内则是镇压不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使其一步步发展壮大,威胁明朝统治,最后让这个并不具备帝王之才的农民首领李自成崛起,消灭了明朝,令人唏嘘。虽然明末也有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比如戚家军,当时可是打退了日本军队。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整体来看,明末的强军只在少数,而且多数的精锐部队也在连年的战事中消耗殆尽,总的来说明末的军队战斗力非常羸弱,这和明初踏碎蒙古政权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这样战斗力羸弱的军队,投降清朝之后,战斗力大增,个个神勇无比,为清朝打下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为何同样的军队,跟随不同的政权战斗力都是天差地别呢?让我们简单剖析明末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的原因。

明末战斗力羸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并不是单一的,可以说是多方面原因汇集起来而形成的结果。可导致明末军队战斗力羸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了明朝末期,因为国家财政亏空,军队的军饷经常性拖欠,没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就算最忠诚的士兵也不会为国家拼命。士兵没有斗志,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兵败如山倒。在明末与清军交战的过程中,投降和兵变都是经常性的事情,更有甚者了解到清军的丰厚待遇,直接不战而降。

当时明末的国库空虚,也曾想过解决军饷的问题,并且重新训练军队镇压关外的清军,对内镇压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于是便向百姓征收臭名昭著的“明末三饷”,结果没有解决军饷的问题,反而激化农民不满,百姓纷纷揭竿起义,壮大了李自成的农民部队,形成了恶性循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亡于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之手了。

image.png

而清军在入关之后,对于军队军饷方面,根本不会像明末那般经常性拖欠,士兵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自然也是军心稳定,军队团结,战斗力上升。所以说军饷的长期拖欠是明末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直接原因,经常拖欠军饷,自然无法控制军队,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重文轻武似乎成了后代的传统,明朝也是如此。统治者坚持奉行着”重文轻武“的传统,武将并没有太大权力,决策权和统帅权都掌握在文官手中。而且兵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武将作为皇帝长期不放心的存在,皇帝自然经常性的派遣监军太监去地方指挥军队。

统治者只关心皇权的稳定,根本不会考虑太监对军队指挥方面能力的欠缺。像崇祯帝就喜欢经常性的派遣监军去指挥各地军队,甚至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际,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结果只来了唐通率领的八千余人,崇祯帝在感动之余,还不忘给唐通派遣了监军太监杜之秩,命他们一起去镇守居庸关。表面上是派遣监军太监,实际上还是不相信唐通这个武将,派太监监视唐通,掌握最高指挥权,控制军队。

在这样的指挥方式下,军队的作战能力自然锐减。先不说太监对军队指挥方面能力的缺失,而且太监进入军队,自然引起将领的不满,导致军队往往会出现内部争斗不停,自相残杀的情况。唐通和李自成军队交战之时,太监杜之秩贪生怕死,直接开关投降;还有明末名将卢象升在抵御清军之时,直接被太监高起潜和大臣合伙坑杀。没有着优秀将领的指挥和训练,军队战斗力根本无法提升。

清军就完全不同,因为八旗军队过少的原因,统治者非常重视武将。为了保持八旗兵的总体作战能力,统治者选择以降军打前阵,八旗兵在后面压阵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八旗兵总是能以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大的胜利,总体来保持军队的作战能力。而且降军打头阵,肯定不敢望风而逃,只要逃跑,一定会被后面的八旗军队击杀,只有拼命,也许还能生还。在多年的战争中,清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明朝人心不稳,内斗严重也是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的一大原因。明朝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强,但内斗可谓是登峰造极。比如当时隆武政权和鲁王监国政权内斗,当时崇祯帝自缢后,唐王在郑芝龙的支持下,登基为帝,年号隆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有这样一位心怀大志的领导者对于国家是有利的。此时隆武朝廷还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且清军推行的“剃发政策”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大批乡绅揭竿起义,从事“反清复明”的运动。

这对于明末的局势本是一片大好,谁知东南乡绅在清军当前之际,为了一己私利又开始私斗,台州鲁王顺势而为,出任监国,相当于在混乱的局势下又出现了一国二主的现象。后果可想而知,这无非是加剧了各地私斗,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在明末时期,这样的私斗屡次发生。还有经典的邵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的兵戎相见。就连内部都不团结,为了私利、为了称王,内斗不断,军队分崩离析,战斗力必然无法指望。

所以在清军南下之时,明末军队基本上没有抵抗,比如南阳的弘光政权,清军南下,在江北的四镇除了黄得功誓死抗争之外,其他将领基本没有抵抗就望风而降了。到了隆武政权时期,就连唐王的依附者郑芝龙也投降了清朝。也就只有是从大西军中出身的李定国,在永历年间带领军队奋勇抵抗清军南下,对清军统一的进程形成了巨大阻力,可终究还是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明末的人心不齐,内斗严重是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笼络人心方面,明末与清朝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明末真的需要向清朝借鉴。清朝尤其善于笼络人心,在皇太极时期,特封明朝的降将孔有得、尚可喜、耿仲明为三顺王,入关以后为了表彰吴三桂的功劳,更是封他为平西王。像明末将领孙可望,本来拥有军队可以帮助永历政权抵御清军,想让永历政权给他一个“秦王”的名号。可在风雨飘摇中的永历政权居然不予封号,根本不考虑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只是一味地遵循祖制。结果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孙可望还是成了秦王,只是跟永历政权有了隔阂。

到了清朝就大不相同,在失利后仅有几百人的孙可望降清后,依然被封以“义王”的名号。可以说在笼络人心方面,明末真的相差甚远,清朝如此会笼络人心,不管是投降的将领和士兵,还是本国的八旗军队,自然对政权信服,战斗力自然高涨。而明末本就内斗严重,还遵循守旧,不懂得笼络人心,将领和士兵不肯卖力,战斗力自然得不到保障。

除了国家财政、重文轻武已经人心的问题,明末军队战斗力下降还要追溯到制度方面,与军队战斗力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自朱元璋建国以来采取的“世兵世职”的职务世袭制。这种职位世袭制贯穿明朝始末。在初期,这种以血亲关系维系的军队,可以在战场上激发强大的战斗力,可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战场上齐心协力,共同抗战。朝廷以世职来分配军功,既减少了朝廷的奖励支出,又会让后世承担支付责任,用较少的军费培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是前期“打江山”的情况。

然而,优秀军人的子孙不一定是优秀军人,几代人过后,有人根本不适合从军。可“世兵世职”相当于如今的“铁饭碗”,祖上为朝廷拼死拼活立下的军功,朝廷不能无故免除,否则就破坏了原本的军功体制。长期下来,出现了一些不能胜任军官之人的人,长期、世代担任着军官职务,甚至一些军户天命之年还在当兵,身体机能各方面明显减弱,可朝廷也不能开除。这是典型的“大锅饭”,年轻时当兵,老了也不能革除,一旦破坏了世兵世职的军功体制,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像明代中后期,能打仗的部队以募兵居多,比如“戚家军”,就是为了应对战事而重新招募的,将领都是能者担任,士兵也是骁勇善战,当时战斗力较强。但是在组建之后又被纳入“世兵世职”的弊病体制之中,几代下来,战斗力明显下降,最终都是老弱病残者居多。到了明末,能打仗的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冲着朝廷的军饷来参军的。所以,在这样的世袭体制下,彻底带垮了明末军队。

部队直属于武将管辖,一定程度上存在私兵体制,这是封建军队的本质特征,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明朝为了政治稳定,防止军阀滋生,就形成了武将拥有部队,但要受文臣节制的根本体制。在太祖、成祖之时,他们都属于“马上皇帝”,直接掌握军队,足以对抗任何威胁,当然不存在问题。可在这之后,后世皇帝不擅军事,如果手下武将能力太强,就会成为皇权的威胁。为了在朝廷中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就派遣没有部队的文臣领军,凭借朝廷的权威来行使指挥和决策权。这种体制虽然有利于维系朝廷统治,却是以牺牲部队战斗力为代价。

image.png

从各朝各代的史书中不难发现,衡量一个文官的功绩并不是以练兵为标准的,练兵的好坏都不会作为文官统帅死后的评价标准,只有在边镇修工程的才是好文官。练兵就是文人士大夫的短板,但也是官僚的无耻之处。

第一、对于文官来说,为百姓做基础建设,功劳是显而易见的,修建的任何都是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明,是经得起考验的。

第二、基础建设,特别是边陲之地的基建,完全可以打着巩固边防的名义邀功,这是既可以被表彰,又能从中得利的好项目;

第三、要想提高战斗力,首要的就是练兵,可是练兵耗时耗力,还会得罪地方的乡绅和武将,是费力不太好的事情。可是如果搞地方基础设施,朝廷会定时拨款,地方会提供劳动力,既可以拉动内需,还能促进投资,并且整顿军备,让文官取得政绩,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领兵的文官更加热衷于基础建设,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放到建设中,至于士兵军饷、战斗力的问题,文官从来都是置之不理。所以,在明朝末期,各大边阵,游牧民族入侵频繁,为了抵御侵扰,频繁地进行基建,国家财政即使亏空,但面对威胁还是要不停的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工程当中,于是更没有多余的支出去养活军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越发的虚弱。

在这种畸形的行政模式之下,文官都是“重物而轻人”的态度,宁愿去修建毫无用处的城墙堡垒,也不愿给士兵多发一丝军饷,与其提高军队战斗力,还不如坚固的城堡和城池能带来安全感,这是明末文官普遍的看法。但这些人没想到的是,任何坚固的城堡和城池都是需要士兵去坚守的,如果士兵的温饱都不能保证,哪会有士兵愿意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

比如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却以基建不强为借口,同时整顿内部吏治。可当然吴泽太难攻打契丹,第一次八万唐军进攻,失败,武则天马上准备第二次战役,接连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可是唐朝国力就是雄厚,最后联合突厥,让契丹主动认输。说实话,如果文官少修城池和堡垒,把朝廷的拨款全部用在军队建设上,哪怕每次都打败仗,哪怕全军覆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将满清的军队拖垮。因为满清作为少数民族,人数上虽然不比上明朝,而且军队是越打越强,败仗多了,自然会出现强军。

明朝末期,内政彻底混乱,根本无法整治,倒不如放手一搏。只不过文官将领依然坚持基础建设,宁愿打败仗,也不会放弃基建。这种利益和官僚制度的捆绑让文官根本不愿意致力于军队建设。所以,这种文官体制才是明末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的深层原因。

总的来说,明末军队战斗力下降,其实是王朝末期的正常现象。各种弊病显露,也没有能力超群的统治者或大臣来治理弊病,挽救局面。不过,如果真的想提升军队战斗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这种畸形的文官体制,所谓“术业有专攻”,以文官治武将,本就是一个错误,在统治看来是维护了统治,实则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2023-08-02 01:41:22

​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与三个人有关

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与三个人有关 商鞅、张仪与范雎,三个“外国人”,是怎么接力把秦国抬上天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战国历史,就是秦国的...

​孙传庭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吗
2023-08-02 01:39:07

​孙传庭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吗

孙传庭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传庭战败,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这位曾经的农民起义军克星输给李...

​耿炳文这位老而弥坚的开国功臣,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2023-08-02 01:36:52

​耿炳文这位老而弥坚的开国功臣,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耿炳文这位老而弥坚的开国功臣,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耿炳文,濠人(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老乡。其父父耿君用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元老,在对抗张士诚所部时不幸战殁。时年23岁的...

​侯姓发源和根源:汉字创办者仓颉本名侯冈颉_后代改侯姓
2023-08-01 22:01:09

​侯姓发源和根源:汉字创办者仓颉本名侯冈颉_后代改侯姓

侯姓发源和根源:汉字创办者仓颉本名侯冈颉_后代改侯姓 侯姓重要有四大发源,一是源自晋国爵位,侯姓鼻祖不妨追究到唐叔虞,他的后裔晋悲侯和晋武公被杀后,后代便以祖宗爵位为...

​房玄龄简介材料,与杜如晦魏征齐名_末尾由于儿媳妇被满门抄斩
2023-08-01 21:58:55

​房玄龄简介材料,与杜如晦魏征齐名_末尾由于儿媳妇被满门抄斩

房玄龄简介材料,与杜如晦魏征齐名_末尾由于儿媳妇被满门抄斩 对于大唐履历感趣味的小同陪们必定是传闻过房玄龄这部分的,这部分在大唐初期太驰名的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便...

​程昱吃人是没有是果然,三国志如许记录_很大大概是替曹操背锅
2023-08-01 21:56:39

​程昱吃人是没有是果然,三国志如许记录_很大大概是替曹操背锅

程昱吃人是没有是果然,三国志如许记录_很大大概是替曹操背锅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如许一篇闭于魏国谋士程昱的记录。本话说的是初,曹操累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食,颇杂...

​应姓发源和根源:周武王将第四子封于应城_以邑为姓
2023-08-01 21:54:24

​应姓发源和根源:周武王将第四子封于应城_以邑为姓

应姓发源和根源:周武王将第四子封于应城_以邑为姓 应姓重要有三大根源,一是源自应叔,周武王灭商之后,他的第四个儿子应叔便被封于应城,修树应国,最后后代也便以应为姓。两...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事变揭秘 狸猫换太子终归是怎样回事
2023-08-01 21:52:09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事变揭秘 狸猫换太子终归是怎样回事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事变揭秘 狸猫换太子终归是怎样回事 宋仁宗并非依据狸猫接流而来,狸猫换太子小说不过依据仁宗寻觅本人的生母小说改编而成的,然而小说与实在履历有很大的偏...

​三国吕布终归有多恐怖 吕布为人恐怖在何处
2023-08-01 21:49:54

​三国吕布终归有多恐怖 吕布为人恐怖在何处

三国吕布终归有多恐怖 吕布为人恐怖在何处 在《三国小说》中,所有人只消提到吕布的名号,城市躲让三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便是表扬了吕布,这一种果敢善战,无畏无惧,果敢...

​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人怎么样生计,不妨运用消费东西培植农作物
2023-08-01 21:47:40

​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人怎么样生计,不妨运用消费东西培植农作物

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人怎么样生计,不妨运用消费东西培植农作物 人类在没有断的启展进化中进修到了许多崭新的常识,创造白一些崭新的东西东西等等。在隔绝咱们7000多年往日的河...

​惠姓发源和根源:源自黄帝后代惠连_最早的惠姓鼻祖
2023-08-01 21:45:25

​惠姓发源和根源:源自黄帝后代惠连_最早的惠姓鼻祖

惠姓发源和根源:源自黄帝后代惠连_最早的惠姓鼻祖 惠姓重要有四大发源,一是源自黄帝后代惠连,他是陆终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后代便随同了祖宗的姓氏。二是源自周惠王的谥号,在...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阻止,不是不阻止而是没有能力阻止
2023-08-01 21:43:10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阻止,不是不阻止而是没有能力阻止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阻止,不是不阻止而是没有能力阻止 唐朝的李世民堪称唐朝最伟大的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但其实李世民的皇位是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夺来的。很多人都十...

​唐往外族名将哥舒翰怎样死的,卒败潼闭投诚安禄山后被杀死的
2023-08-01 21:40:55

​唐往外族名将哥舒翰怎样死的,卒败潼闭投诚安禄山后被杀死的

唐往外族名将哥舒翰怎样死的,卒败潼闭投诚安禄山后被杀死的 唐往是中国历往历代中名将名臣辈出的一个往代,也是外族人涌现一再的一个往代,即日咱们要说的哥舒翰便是安西龟兹...

​上巳节的风尚是什么,结陪春游在河滨洗澡_根源一种巫术运动
2023-08-01 18:26:03

​上巳节的风尚是什么,结陪春游在河滨洗澡_根源一种巫术运动

上巳节的风尚是什么,结陪春游在河滨洗澡_根源一种巫术运动 在尔国旧历三月初三对于汉族来说是一个格外沉要的节日。这便是上巳节,也被人们称为三月三,那么上巳节的风尚是什...

​清代佳人纪晓岚怎样死的,终身无佳友心坎极端苦闷而死
2023-08-01 18:23:48

​清代佳人纪晓岚怎样死的,终身无佳友心坎极端苦闷而死

清代佳人纪晓岚怎样死的,终身无佳友心坎极端苦闷而死 说起履历上的佳人天然便离没有启清代佳人纪晓岚,他是清代闻名的政事家、文学家。纪晓岚于82岁死,闭于于纪晓岚怎样死的...

​盘古女子惩罚一丈红,被赐一丈红后的图片几乎惊心动魄
2023-08-01 18:21:33

​盘古女子惩罚一丈红,被赐一丈红后的图片几乎惊心动魄

盘古女子惩罚一丈红,被赐一丈红后的图片几乎惊心动魄 此刻人们在休闲之余不想外出的时间便会宅在家里追剧,连年来然而火了不少的古装剧啊,像《后宫甄嬛装》不妨说是红到爆了...

​林则徐虎门销烟爆发在哪一年,1839年6月3日_前后同历时23天
2023-08-01 18:19:18

​林则徐虎门销烟爆发在哪一年,1839年6月3日_前后同历时23天

林则徐虎门销烟爆发在哪一年,1839年6月3日_前后同历时23天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许多人都领会的履历,那么林则徐虎门销烟爆发在哪一年了,有什么作用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启始的时间是...

​中国末尾一个宦官孙耀庭,曾是溥仪皇后的贴身宦官
2023-08-01 18:17:03

​中国末尾一个宦官孙耀庭,曾是溥仪皇后的贴身宦官

中国末尾一个宦官孙耀庭,曾是溥仪皇后的贴身宦官 宦官在盘古是一个位置格外矮下的工作,共时也是一种欺侮品行的工作,宦官一辈子都是无法结婚的,普遍都是艰难人家的儿童会从...

​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黄种人群_曾受到美国的种族毁灭
2023-08-01 18:14:48

​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黄种人群_曾受到美国的种族毁灭

印第安人属于什么人种,黄种人群_曾受到美国的种族毁灭 在美洲地域,已经寓居着洪量的本住户,这些人也便是人们熟知的印第安人,单单从形状上瞅这些人也是黄皮肤,乌眼睛,乌...

​青龙偃月刀是谁的兵戈,履历上并非实战兵戈_闭羽不运用过
2023-08-01 18:12:33

​青龙偃月刀是谁的兵戈,履历上并非实战兵戈_闭羽不运用过

青龙偃月刀是谁的兵戈,履历上并非实战兵戈_闭羽不运用过 说起青龙偃月刀那么大师第一影像料到的必定是闭羽了,这在《三国演义》中是闭羽的兵戈,然而本来青龙偃月刀是在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