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朝的文官俸禄究竟有多高?
没有一个朝代的文人待遇能与宋代相提并论,因“黄袍加身”的原因,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便开始了“重文轻武”之风。今天趣历史小编就来说一下宋代有多“重文”,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的文官,薪俸相当之高,且能动辄获得来自皇帝的赏赐。这些福利不仅仅会发放到文官身上,还会荫福家人。唯有宋朝,官员的家眷可以光明正大地享受特权,成为独特的“官户”阶层。我们所熟悉的“榜下捉婿”,也是自宋代而开始的。
每逢科举放榜的那一天,京城的官绅全家出动,在红榜之下拉拢登科的考生,那场面说是“抢”也不为过,一个“捉”字便可见一斑。这些达官显贵,就是看中了登科的进士们能够像他们一样享有某种特权,所以才会将他们纳入门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代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甚至,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
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测算,按1990年美元为基准,在公元960年后,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至宋末达600美元。而处于中世纪黑暗中的欧洲,仅为422美元。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经济一蹶不振,1870年GDP人均530美元。由于内战,到1950年,中国人均GDP仅为439美元,还赶不上宋代初的450美元。
因为有钱,以至于宋代官员的薪俸创了历史新高,且在封建史上后无来者。宋朝文官的工资,可谓高举高打,都是实打实的。单从门类上来看,就有正俸、禄粟、职钱、春冬服、从人衣粮、茶酒、厨料、薪炭、牲畜饲料这么多。从个人开销乃至应酬开销,连家眷、下人的开销,朝廷都考虑到了,且一概由国家报销。
北宋枢密使级(宰相)的高官,每年能领到的工资是3600贯,除此之外,还有1200石米、一百匹布料和十斤棉花。并且,到了冬天还能享受到薪柴、木炭。更令人羡慕的是,每个枢密使级的高官,朝廷每年会发放七十名下人的衣粮。将所有这些福利都折算成现金,再以当时的购买力与现在的购买力进行换算,可得出:宋代宰相每年能领到人民币800万到1000万!
我们都知道,包拯是个相当清廉的官员,但包公所过的生活仍是普通百姓无法想象的。要知道。像包拯这一级别的高官,每年能领到朝廷发放的一千万人民币,拥有这份待遇的包拯所过的生活,比明代的贪官还要优越。
当然,工资只是官员福利的一部分。在宋朝,官员除了能享受到工资之外,还能拥有一块免赋税的职田。根据职位的高低,职田的规模不等,高官可享有四十顷职田。实际上,在宋代以前,就曾出现过这种“供给制”制度,但以前的统治者发现这种制度容易导致土地兼并,所以便将之废除了。宋代的皇帝为了让公务员们过上更舒坦的生活,便重启了“供给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皇帝、太后、皇后、太子的生日以及年节,宋代官员还能领到一笔赏赐,这笔赏赐亦相当可观。宋朝的公务员,从来没有听过“下岗分流”或类似的名词,只要在职业生涯中没有犯下大错,那么,手里的铁饭碗就会随着资历变高逐渐变成银饭碗、金饭碗。宋朝有一项“磨勘制”,就是对官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官员皆可升迁。文官每三年进行一次磨勘,而武官则每四年进行一次磨勘。通过了磨勘的官员,其薪资标准自然会随之升高。
宋代的朝廷为了让公务员能够一心一意的工作,还准许高官的旁系、直系亲属来到衙门帮忙,甚至,还允许高官的幕僚在衙门就业。高官的儿子若满足一定条件,还能直接接父亲的班,成为名正言顺的“官二代”。在当时,这项制度被称作“荫补”。例如: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就无需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因为他生在世袭官宦家族,所以他只需弱冠之后,便能顺理成章地来到衙门当职。
宋代官员的工作相当轻松(毕竟当时的冗官非常多),很多官员连具体的工作都没有。官员们享受着轻松的工作,又拿着令人咋舌的高薪,活得相当滋润。即便是官员出入风月场所,朝廷也不会太过苛刻。在一些交际应酬中,官员还能高调地享受官妓带来的音乐舞蹈表演。对于嫖娼这件事来说,朝廷为何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因为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类似的喜好。宋徽宗作为百官之表率,不是还与李师师有一段香艳情史嘛!
正所谓有利必有弊,宋代优待文官的初衷,无疑是高薪养廉。殊不知,廉不是高薪养出来的。这种高薪所养出来的,只能是胃口更大的贪官。况且,谁能否认宋朝的灭亡,与财富高度集中于上流社会无关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