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家北宋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和成就有哪些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两度任相,主持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彻底扭转北宋王朝的颓势,但却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宋的朝廷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北宋灭亡后,南宋的群臣开始反思为何会被金兵长驱直入,很多人都认为责任出在王安石身上。
名臣朱熹就认为: 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同样在宋史中,对王安石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评价却非常低,甚至认为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脱不开干系,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修史书的都是下一个朝代。
修宋史的就是元朝,而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这就导致了他们并不精通汉族文化——甚至都出现过主修官不懂汉字的情况。
为了尽快修好,所以他们大量采用了宋人的笔记与宋朝历代皇帝的实录。
而记载王安石事迹最多的,就是《宋神宗实录》了。
而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宋神宗实录》上,因为这本号称是实录的记载,居然前后修订过五次! 第一次就是最原始的版本是在宋神宗驾崩后就开始修订的,可问题是主持修订的人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最大政敌,强烈反对新法,所以这次实录虽然没有过分贬低王安石,但把新法全部贬损。
不久之后,司马光去世了。
司马光死后,接替他在中央执政的是新党里的章惇。
章惇是王安石的支持者,他上台后表示司马光修的实录诋毁变法,必须重修。
于是组织一批人按照王安石自己的《日录》重新修了一次,极致赞美新法,这是第二次修订。
可章惇这次重修也有很大问题,因为新法弊病颇多,王安石确实把不支持变法的人赶出朝廷,完全不是他修订的实录里夸得那么好。
所以群臣纷纷表示实录太过离谱,与实际不符。
因此宋徽宗登基后,三修实录调和前两版本的矛盾。
可三修还没有完成,金兵南下,靖康之耻,徽钦二帝就被金人北掳了。
等到南宋稳定下来,逃过一劫的群臣们开始思索为什么北宋会轰然崩塌,被一群看不起的蛮族打得找不到北,最后总结认为都是王安石祸国殃民,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于是,宋高宗赵构时第四次修订《宋神宗实录》,又把矛头指向王安石。
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第四版实录的态度:又极言王安石变法度之非。
后来中兴名臣张浚为相,作为亲身经历过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的人,张浚表示这实录改了多少次,结果是根据修订的人亲疏不同,褒贬爱憎太过分明,完全不是实录了。
修实录应该就是有什么录什么,褒贬自有后人评价。
于是,在张浚的组织下,开始第五次修订实录。
不过五修还没结束,张浚被罢相,主持第四次修订的赵鼎重新任相。
这赵鼎是蔡京兄弟、秦桧的死敌,于是五修半途而废,现今流传的实录就是赵鼎主持修订的第四版,这版本里对王安石的评价极低。
元朝修宋史的时候全盘接受了这些原始文献,因为原始文献里对王安石评价这么低,所以宋史里的王安石评价就非常低了。
再考虑到元朝的官方推崇的是南宋留下的程朱理学,而程硃理学的两位建立者,程颢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朱熹对王安石的评价上文已经提过了,自然不可能再为王安石翻案。
实际上,在宋史中,凡是涉及到变法的人物评价都是极低,王安石本人没有进《奸臣传》已经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