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四年剿匪歼敌30万
东北民主联军在白山黑水和林海雪原之间的大剿匪整整持续了四年。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堪称解放战争期间的“东北第二战场”,其困难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地区进展来说,大体是按南满、西满、东满和北满的次序,重点则是在战略根据地北满地区,整个剿匪斗争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一直进行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日本宣布投降后,东北出现权力真空,我方调来争夺东北的有11万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2万名干部,然而此时东北各种土匪势力极速膨胀,总量已达25万人之多,是东北民主联军的2.5倍,绝非10万之数,受到国民党委任的“总司令”和“总指挥”有32个,“军长”33个,“师长”则多达158个,大的匪帮有3000到5000人,分为“中央胡子”(由国民党直接掌握的)和“地方胡子”两种,对我军立足东北构成严重威胁。
杜聿明
四平战役后不久,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杜聿明指挥的部队隔着松花江形成对峙,延安及时发来了指示:“将正规部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区去,从事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土匪的任务,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配合野战军,粉碎敌人的进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东北局根据指示精神召开扩大会议,重点研究建立根据地、民主政权和剿匪工作,命令各主力师和旅必须抽出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参与剿匪,同时要求各剿匪部队区分轻重缓急,实行集中兵力围歼和追打相结合的战法,除恶务尽,避免出现“兵去匪来”的现象,从此,东北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开展起来。
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底,东北剿匪已经取得第一步的阶段性胜利,各军区范围内的大股土匪基本被消灭和击溃,除剿匪部队多为八路军359旅、新四军3师等老部队战力强劲的因素之外,另有几个原因使我军的剿匪工作进展顺利:
东北土匪虽众却系统杂乱无法形成统一指挥。
东北土匪“历史悠久”,各个山头之间恩怨复杂,很难形成有效的整体攻防,各自保存实力的情况尤为严重,尤其是国民党插手进来以后,委任状满天飞,使东北匪众仅大的系统就有16个之多,“地下军”、“先遣军”、“保安军”山头林立,互相不服互不隶属,从而被东北我军各个击破。
民党当局对北满土匪的支援只能开具“空头支票”。
北满即是以黑龙江为主的大片地区,山高林密,匪股众多,座山雕等匪帮就活动在北满牡丹江地区,即今天的“雪乡”附近。顺便说一句,座山雕并不算什么大土匪,他之所以出名完全是《林海雪原》带起来的。但是他们与国民党东北部队的联系,被民主联军的防线所隔断,因此国民党“东北行辕”对土匪除了封官许愿和少量的物资空投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久而久之土匪们信心动摇,纷纷认为自己只是炮灰而已,作战主动性越来越差,得不到补充后全部龟缩山里,只能被动挨打。
座山雕
广泛的土改运动使我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东北沦陷了十四年之久,广大群众成为亡国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日本投降后本以为会过上好一些的日子,而土匪的奸淫掳掠使他们愤怒不已。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使每个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因此他们踊跃支持部队剿匪,带路的,报信的,甚至青壮年加入民兵组织直接拿起枪来打击土匪的,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态势。
东北民主联军创造性的革新各类战法。
东北民主联军根据剿匪战争的特点,采取主力大部队合围歼击、精锐小分队跟踪追击相结合的战术,对大小匪首穷追不舍。同时以“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俘虏政策瓦解匪众,这样的军事和政治双重打击手段是土匪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另外,我军利用缴获的日军装备,出动“东北坦克大队”和“东北航空学校”的飞机坦克加入到剿匪作战中,对土匪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仅在刁翎战斗中,便利用飞机轰炸和步兵跟进的战法,一役击溃匪兵7600余人,收复县城14座。“东北炮兵学校”也派出炮兵部队配合作战,朱瑞将军指挥剿匪战斗的场面后来被拍成了电影。
到辽沈战役打响前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底,东北地区大股土匪已被清剿一空,歼匪总数累计达30万,有力的巩固了各根据地,在剿匪战斗中还发展出一大批战斗力较强的地方武装,后来大半升格为野战军,为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后方和大量的兵员支持。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后,东北军区仍留下30万部队保卫地方政权和清剿残匪,一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东北的匪患才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