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江山为什么会被司马氏夺取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还不了解:曹魏和司马氏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魏为何被司马氏篡权?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背离了时代大势。
自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开始,大汉的天下就已经陷入了难以平息的动乱之中,无数英雄豪杰站在前汉的废墟之上逐鹿天下。
曹丕、刘备、孙权三家势力一同开启了三国时代,三个国家在中华大地上争斗数十年,最后居然被司马家族夺取了政权,一统天下。
相信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悲剧,有道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数英雄的混战最后却被司马家族窃取了果实。
特别是曹魏政权,自太祖武皇帝曹操开始横扫中原,平定八荒,多代的励精图治却被篡权,功败垂成十分惋惜。
但其实曹魏政权的覆灭从曹操时期便已经有了痕迹,接下来就细细解读一下曹魏政权覆灭的原因。
01曹魏和士族的恩怨
曹操在董卓掌权时起兵,他原本是官宦世家,他的家族并不能像袁家一样给他太大的支持,所以在起兵中,曹操很大一部分是借用了士族的力量。
就比如曹操的两位重要谋士,荀彧和荀攸,都是来自颍川荀氏家族的士族,他们代表了和曹操合作的绝大部分士族。
我们在《三国演义》和许多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出,荀彧称呼曹操大多为“明公”而非“主公”,这体现了荀彧和曹操之间类似于合伙人的关系。
而并非是家臣和主家的关系。曹操在发展前期都是依靠着士族,才能在群雄的中原混战中得到优势。
曹操得势之后,就开始打压士族,开始冷落荀彧为首的士族臣子,更多依靠那些寒门谋士,就比如程昱、郭嘉。
两者的矛盾日益激化,巅峰之时就是荀彧之死,颍川士族彻底和曹操断绝合作关系。士族们看着曹操实力一步步壮大也无奈,他们也奈何不了已经成熟的曹操,他们只能将目光投向曹操的下一代,曹魏政权的继位者们。
他们扶持司马家族成为士族的新一任领导,司马家族的领导者司马懿顺利扶持曹丕登上了皇位。按照道理来说,曹丕时代的士族和曹丕相处是极为好的。
司马懿对曹丕也是十分忠诚,但是曹魏政权又为什么会崩溃呢?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背离。
02曹魏经济与士族的关系
曹魏的士族,大多都是延续东汉的豪强地主,这些士族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地方霸主。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都管不了这些士族。
到了东汉末年,这些士族趁着乱世更是雄起,成为地方诸侯或是权臣,形成了很大的势力。这些士族的基础多为他们在地方占有的大多土地,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但是由于东汉末年的乱世,大部分土地抛荒,加上大军需要大量的粮食,曹操就选择将这些大军分给流民和士兵,实行屯田制度,来囤积军粮。
士族们一开始是接受的,因为战乱,农夫全部跑了,大片的荒地无人耕种是事实,曹操的屯田制可以生产大量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随着曹操一统进程持续推进,曹魏政权一统了大半个中国,粮食已经相当足够了,曹操还是实行屯田制,这就让士族不能接受了。
原本士族认为屯田制只是战争时期的一种过渡手段,只要等到太平之后就可以转变了,但是曹魏都一统了大半个中国了,还是采用屯田制,这严重侵犯了士族的利益。
百姓也对屯田制不满,一开始实行屯田制时,收留了大量的流民进行劳动,这是赋予流民生计,参与屯田对于老百姓老说是混口饭吃,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等到天下大部分地区都太平了,百姓就愈发难以忍受屯田制度。
因为屯田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被编为屯田户籍的军人和百姓都要强制性参与屯田,不能选择其他的职业。
而且屯田制将大部分收成的粮食都收归朝廷所有,实际参与劳动的百姓军人能获得的收益很小,这就导致每年都有大批屯田人员逃离屯田,流向其他地区。
03曹魏的崩溃
而曹魏政权始终坚持着屯田制度这种战时经济,使得上下阶级都对曹魏感到不满。在司马昭掌权之后迅速将屯田制改为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规定了官吏与平民的可占田限额,平民以其户口人数规定了可占用田亩的限额。
司马昭颁布改革法令之后迅速获得国内许多人的支持,为他后来成为晋王奠定了基础,获得了巨大的名声。而再之后就是曹魏政权的覆灭,西晋代替曹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一统天下。
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的西晋政权篡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曹魏的经济制度不适合上下阶级的利益,最后墙倒众人推也是必然的。
但也不仅仅于此,曹魏在士族强大的时代逆流而行,没有合理的与士族合作并控制士族的权力,最后失败也是难免的吧。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