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主簿和现代秘书相比 究竟是的权力更大一些
你真的了解古代主簿和现代秘书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主薄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主薄这个官,属文官,其职责地位历代不同。此官职大概开始于汉朝,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权利各种印章等。
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中央机关及郡县官署均置此官,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早在东汉时,在县内就设有主簿一职。县的主簿地位仅次于功曹,为门下亲近吏之长。
当时这个官就是伺候人的,所以是个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官位,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工群组织,表面上荣光,其实并不在重要。书上也说,主簿职低位卑,为令长自辟之属吏。从词义上可以看出,那时的主薄主要就是耍笔杆子和拿印把子,做的是费脑筋的事情,也是具体的事务。到了县一级还好一些,好歹管着一些吏员。
《晋书》有云: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有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史、门下书佐、干游徼等员。佐官以主簿为首。作为官员的辅佐,在县衙里,主薄承担了兵头将尾的角色。
大诗人陶渊明写过《和郭主簿》及《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诗作,诗人在诗里写了自己艰难遭遇,陶渊明做过县令,后来辞职归家,与他写诗和诗的这些主薄大都是刺史的秘书,从诗里可以发现,是相近阶层文人之间的文字应和。
魏晋以后,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为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三国时主薄一数一大把,多是了不起的人才,如任大将军何进主簿的陈琳,益州牧刘璋主簿的黄权,任并州刺史丁原主簿的吕布,任凉州刺史董卓主薄的田仪,任荆州刺史杜群主簿的杨仪,任荆州牧刘备主簿的殷观,任关羽主簿的廖化,任曹操主簿的司马懿。
(二)历史上著名的主薄杨修
故事最多的是任曹操主簿的杨修,《三国演义》对其的机智有精彩的描绘:
杨修任丞相曹操的主簿一职时,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亲自来视察了。看完之后,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杨修看见后,就立刻叫人把门拆了。建成以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个‘辞’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导致杨修被杀的,主要是因为曹操的立储争端。
有关文献记载:杨修者,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之玄孙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后汉书》曰:“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时曹操军国多事,公负责内外之事,甚合曹操心意,其才华让曹操亦曾自叹不如。曹植、曹丕等太子以下都愿意与其交友。曾赠曹丕王髦剑,丕对此剑甚感珍惜;而曹植更屡次写信给他。后公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公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公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其父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公临死叹道:“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三国演义》里的精彩情节是曹操的梦中杀人、面授曹植机宜等事为曹操嫉恨,最终因为一个鸡肋事件,导致杨修掉了脑袋。
杨修死了,曹操赠送了不少东西给其父亲杨彪,短不了假惺惺一番。据说曹操见了杨彪,问他为什么这么瘦,你猜杨彪怎么回答的?杨彪说,惭愧自己没有先见之明,现在老牛舐犊,总要想念心爱的儿子。一句话,两行泪,让人心痛。
(三)唐宋以后的主薄级别
唐宋以后各官署及州县仍有此职,职权渐轻。当时从七品下有国子监主簿,正八品上有军器监主簿,从八品上有京县主簿,从八品下有都水监主簿,正九品下有上牧监主簿,从九品上有宫苑总监主簿等。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杜甫写过《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王建写过《谢李续主簿》,韦应物写过《送汾城王主簿》《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答崔主簿倬》《独游西斋寄崔主簿》等,诗人们诗里主薄出现的次数还不少,虽然主薄位微言轻了,但诗人们对于兄弟们还是一往情深,借诗表达了他们心目中的爱与憎。
宋代县里的主簿成为县令属官,掌户租、狱讼诸事。成为了管理钱粮、司法一类杂事的官吏。其序位一直是在县丞之下,县尉之上。
据有关文献记载,宋代赤、次赤、畿县的县主簿一般由选人担任,其余等级的县由初任者担任。其中,较高等级县的主簿会由科举出身者担任,恩荫者能够出任中、中下县县主簿,摄官、进纳、流外人等无出身者,只能担任中、中下、下县等等级较低县的县主簿,且升迁等不如科举出身者快。宋代对县主簿的选拔已经在年龄和身体条件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县主簿在特殊情况下会兼任令、丞、尉职,还会被监司、郡守以符檄委派差出处理一些诸如催税、赈灾一类的事情。
写过《爱莲说》的周敦颐就做过主薄。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终于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宋代还有惠安县主簿刘孝恭,他每天早晨起来,一定要先背诵一遍宋代吕本中撰写的《官箴》,说“当官的方法只有三件事:为清廉、为慎独、为勤奋。知道这三个事的,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面的赏识,可以得到下面的援助。
但是世上做官的人,面对钱财的时候往往不能克制自己,他们常常自以为不为此败,坚持不为此败的,就无所不做了,但常常到了失败之时,就不能自己克制自己。所以设心处事,戒在起初,不能不察。等到事发才使唤衙役,使用权谋,多方补救,侥幸逃脱,损失太多,不如当初不做的好。
司马微说:“‘与其技巧持在末,孰若拙诫于始。’这是天下的重要言论,做官处事的原则,用力少而功劳多,没有不应这句话的。人能思考这话,还用悔恨吗?事奉君王如同侍奉父母,对待官长如同对待哥哥,与同事相处如同家人相处,善待官吏如同善待仆人,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妻子和孩子,处理官府的事如同处理家里的事,然后才能尽我的心。如果有丝毫不周到,都是我心所想不到的。所以孝顺父母,其忠孝可以转移到君王;所以友善兄长,其宽顺可以转移到年龄大的人;把家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其治家的方法可以转移到做官上。难道有两个道理吗!”
时间长了,县衙内监狱的皂吏也能把这些全部背下来。”
宋朝是诗词兴盛的时代,主薄虽然官小,也是一个职务,许多人赠诗贺词,都短不了带上职务,寇准、苏轼、欧阳修、王禹偁等都曾向他们做主薄的朋友赠诗。
明清各卿寺亦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之下,与县丞同为佐官,有时也省并。正七品文职京官有太仆寺主薄,从七品文职京官有詹事府主薄,正八品文职京官有钦天监主薄,从八品文职京官有鸿胪寺主薄,正九品文职京官有县主薄。
清末全国设一千三百五十八个县。每县设官为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一人,主簿正九品,无定员。
知县掌一县治理,主要是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锄奸,兴养立教。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缉捕诸职。典史掌稽检狱囚。
主薄的事情繁杂了,油水也多了起来,不再以文书、掌印为专事,也不知道是喜是悲。
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
清朝垮台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的时代有了许多官职,清朝的许多官职也成为了过去,包括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