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是个什么样的人(乞丐武训乞讨38年却留名青史)
一个乞丐留名青史,他乞讨38年,被清廷赏赐黄马褂。
在历史上,乞丐是一个被看不起的行当,这类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通常遭受各种欺辱,默默地存在,然后默默地消失,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在清朝竟然有一个乞丐名垂青史,被赏赐黄马褂。
这个名垂青史的乞丐叫武训,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他是唯一能够名垂青史的乞丐。
他并非是传说的丐帮帮主,只是一个沿街乞讨的流浪乞丐,只是因为他乞讨38年,干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详细聊聊这个武训,他原名叫武七,是山东冠县柳林镇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7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家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能活着,武训开始沿街乞讨,长大到了14岁的时候,他就给人打短工,后来他到一个地主家干活,时常要忍受地主的打骂,终于坚持干完了3年,没想到地主竟然改动账本,赖掉了3年的工钱。
不识字的武训无力反驳,更没有钱去告状,就这样一分钱也没有拿到,白白给地主干了3年的活,经历此事之后武训深感不识字的苦,为此他下定决心要兴办学校,让穷人的孩子也能读书。
不得不说当时的武训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且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他不再给人家干活,而是从1859年起,21岁的武训就开始乞讨,他目的明确,乞讨来的钱就是为了建学校。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痴人说梦,武训却不在乎旁人的耻笑,此后他四处乞讨捡垃圾。
把这些东西尽量去换成钱,为了省钱他吃的是最差的食物,为了能筹到更多的钱,他甚至搞起了街头表演。
比如表演吃蝎子,通过这些极端的表演来获取看客的赏钱,后来他白天乞讨挣钱,晚上就到纺纱厂干活,只要是能挣钱的事他都做,自己也从不花什么钱,更不会去想着娶媳妇买房子。
多年下来武训积攒了一大笔钱,可是大量的铜钱银子放在身上也不安全。
当他听说一个姓杨的举人人品很好时,就委托杨举人替他保管钱财,起初杨举人不答应,他就在杨家门口跪了两天两夜。
最终杨举人答应帮他保管钱财,后来在1888年,武训拿出了积攒的4000多吊钱,在自己家乡举办了第一所义学,不收学费,后来他为积攒更多的钱,就求杨举人把自己的钱也拿去放高利贷。
此举让武训落下了“祸害人”的污点,武训凭借乞讨、卖艺、放贷等等方式,一生办了三所义学。
他的功绩被人报到清廷,朝廷赏赐他一件“黄马褂”,从此武训闻名全国,1896年,乞讨38年的武训病逝,终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