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什么时期的故事(红楼梦是怎么暗示所处朝代的)
不知大家在读《红楼梦》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本书讲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个朝代?
按照作者的说法,应该是没有朝代。
因为在书的第一章,好像就怕有人会瞎猜,所以作者一开始就说:
“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意思就是不要说发生在哪个朝代了,就连发生在什么地方,都已经无稽可考。根本就找不到什么依据,可以让人去查证了。
换言之,死无对证,就别瞎猜了。
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
曹雪芹为了写《红楼梦》这本书,据说可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难道只是因为闲得无聊,没事找事干,所以就乱写一通!
古人写书可不像现在,坐在电脑前面,敲敲键盘就可以。
那时甚至没有圆珠笔,更没有电灯,完全是就着煤油灯,用毛笔在纸上写小楷。
单凭这份呕心沥血的架势,如果真只是胡编乱造,不要说后人了,恐怕连曹雪芹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所以,就像甄士隐在太虚幻境,看到的那副对联一样: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如果我们真的相信,《红楼梦》这本书是虚构的,没有朝代,那才真是的不辨真假,看不透有无了。
实际上,在《红楼梦》这本书里,作者不但对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甚至连发生在哪个时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只不过曹雪芹把这些,都藏在了一首诗里。
为什么要藏在诗里面呢?
这就是强权之下,作为一个文人的无奈。
如果照实写吧,难免会引来杀身之祸;可不照实写吧,纯粹的胡说八道,即便写了,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于是没办法,只好藏在这首诗里边:
反正从来总一心,
镜光至意两相寻。
有朝敲破蒙头瓮,
绿水青山任好春。
这是蒙府本《红楼梦》中的一首诗。作者曹雪芹想用这首诗,旨在告诉我们,如果要真正看懂这本书,就需要先懂得:反就是正,虚就是实,假就是真。
同样的道理,无稽可考,也就是有迹可循。
只不过需要“敲破蒙头瓮”。
那么,这个“蒙头瓮”该怎么敲破呢?
原来在繁体字中,“瓮”这个字也写作“甕”,也就是上面一个“雍”字,下面一个“瓦”字。
诗中说“反正从来总一心”。所以,当反是正的时候,正也就是反。
那么,把“甕”这个字反过来,就是“瓦”字下面盖着一个“雍”字。然后一榔头,把“瓦”字敲破了,是不是就只剩一个“雍”字了。
这就是作者曹雪芹,真正的用心所在。
《红楼梦》这本书写的,其实就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毕竟那才是他所处的时代,才是他幼少年经历过的事情,也才值得他耗尽一生心血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