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个“老妇”形象立起来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老旦张兰:
把一个个“老妇”形象立起来
本报实习记者 王添艺
▲ 张兰《金龟传奇》剧照 受访人供图
在戏迷眼中,张兰是绝对的“实力派”。她嗓音高亢宽亮,扮相大气端方,所饰演的“佘太君”“康氏”等角色,早已成为众多戏迷心中的经典。“张兰的演绎让很多脸谱化、边缘化的‘老妇’形象更具象,她有着超越年龄的理解力和角色塑造力。”凭借出众的实力,张兰斩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等重量级奖项。
张兰的师父是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晶华,在张兰心中,师父是恩师、是母亲、是挚友,是始终关怀、鞭策、激励自己的领路人。
张兰与王晶华相识甚早,张兰8岁跟随王晶华学习老旦唱腔。2006年,在众多师长的见证下,24岁的张兰正式拜师,成为王晶华的入室弟子。
“因为离单位近,我经常到师父家里学习。每当别的学生向她请教《杨门女将》时,师父都让我在旁边跟着重新学一遍,直到把每一句唱腔、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吃透了。师父对我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将宝贵的舞台经验和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讲起师父,张兰的眼神格外柔软。
在师父悉心栽培下,张兰慢慢摸到了老旦的精髓。“演老旦不只是把自己扮成一个愁苦的老太太,其实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经历,即使同样身世凄凉的农妇,她的精神内核也是不一样的,表现出的神态、动作、语气自然也不一样,表演的时候必须利用每一处细节,把人物内在逻辑合理地展现出来。”
抓细节、立人物,是张兰从师父王晶华那里习得的传统。王晶华对待角色十分讲究,舞台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必须反复推敲打磨。哪怕是头饰颜色、衣服绸条系法,或是人物背对观众时后脑处的装饰,人物眼睛大小、深浅、长短这种很容易忽略的细节,王晶华都会关注到,并通过巧妙的调整和设计,让这些细节成为人物塑造的点睛之笔。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张兰将师父这种对人物的精准把控完美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在张兰的演绎下,尽管同样是“佘太君”,在《佘太君抗婚》和《杨门女将》等不同剧目中,观众都能品味出不同的味道。“因为剧目的故事背景不同,人物年龄也不同,抗婚时的佘太君智慧、勇敢,而出征时的佘太君历经沧桑,她的坚毅、刚强都藏在了骨子里,这两者之间是有成长的。”张兰解释。
尽管在生活中,张兰与师父关系非常亲近,可教学时,王晶华却对张兰格外严厉。
在张兰和周围人的印象中,王晶华几乎从来没有表扬过张兰,总是一针见血地把张兰的问题指出。即使是掌声雷动的获奖时刻,王晶华也不允许张兰有丝毫放松。“师父常说对自己一定要否定之否定,自我挑剔是对观众负责。”近乎严苛的要求换来了张兰艺术上的腾跃蜕变。这样的变化在作品中最能直观展现。
《金龟传奇》中的康氏是一位在丈夫死后独自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的贫寒村妇。但是在不断揣摩中,张兰却发现了这个人物的不凡之处:“她虽言语朴素,但眼界不俗,从容不迫,有勇有谋。我就大胆地猜想,这个老人不仅仅是普通农妇,也许他的丈夫是位贫寒的读书人,让康氏在耳濡目染中多了一些文气。”张兰将这些感悟融入到唱腔念白中,同行师兄看后直夸:“太出彩了,这是最有神韵的康氏。”
去年,张兰的“幽谷出幽兰”个人京剧专场在梅兰芳大剧院精彩呈现。这是张兰的第一场个人专场,也是京剧舞台较为少见的以老旦为主要角色的剧目荟萃,收获业内外广泛好评。
润泽春雨,尝饱德音。在师父的鼓励下,张兰找到了自己的“道”,但她仍不满足:“师父将艺术视作生命的追求是我永恒的滋养,我必须追随师父的脚步,尽情尽力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京剧这门国粹艺术的光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质量完成好每部作品。我将与广大同仁一起,让更多观众朋友感受京剧的风采,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为传承弘扬京剧艺术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