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赶上二战的大家伙,生不逢时的土龟突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实验生产了一种极为厚实的大家伙——A39“土龟”重型突击坦克。
土龟坦克一共生产了6辆,它们的作用被定义为“顶着德军的炮火进入前线必要位置,面对德军的防线进行压制打击和掩护,以帮助步兵打开一条前进通道”。
这个“防线”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德军的齐格菲防线,1939年建成的齐格菲防线堪称德国的“马奇诺”,德军自1936年构筑此阵地,将之建成了绵延比、卢、法边境的600多公里防御地带,布置了大量碉堡、雷区、反坦克壕、龙牙和炮兵阵地。
1942年时,英军预计到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地面对德军的防御战,于是有人提出开发一种能在弹雨中接受打击并反击压制的重型突击战车。这种概念得到了英国总参谋部的支持,因为他们也知道现在的丘吉尔坦克根本顶不住。
A33“奋进”
于是许多相关设计方案被递交上来,如根据A27“克伦威尔”发展出来的A33“奋进”(Excelsior)坦克,A38“勇者”(Valiant),留在图纸上的梦幻方案更是不知凡几。
A38“勇者”
英国人甚至在与美国人的发展辩论中成功将美国人带偏了方向,让美军开发出了悲剧一样的T14重型坦克。美国人发现有点不对曾想打退堂鼓,结果英军忽悠说如果这种突击坦克成功,他们将购买8500辆,把美国人忽悠瘸了。
AT-1
最后还是生产了一溜子英国坦克的纳菲尔德机械公司给出了靠谱方案,名为AT-1的突击坦克。它的装甲达到150mm,能装备75mm加农炮和95mm榴弹炮,重量为45吨。
AT-2
不过英军参谋部队AT-1并不感冒,他们百般否定,又提出各种不靠谱的指标,比如在坦克上安装6英寸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或者去掉大炮换上200mm的装甲和2挺机枪……
加了17磅炮的AT-13
整个1943年纳菲尔德都在不断的修订AT项目,他们在AT-1的基础上再次加大加强了车身,增加了新的武器……这种修改赢得了英军参谋部的肯定,随后将之改为“土龟项目”,还要求把17磅炮加上去。
炮都没有的AT-3
不知道纳菲尔德的设计师疯了没有,在军方的设计之神的指导下,土龟的修改就像没有止境。等到1944年2月参谋部再次查验时,纳菲尔德已经从AT-1设计到AT-18了,还诞生出无数的模型、工程样车、绘图板计划、废稿。
AT-16
英军此时再次介入了设计,他们认为17磅炮太小了,不够劲,必须上更大的炮。于是当时已经在发展的32磅炮方案被运用到了其中一个AT-16方案中,军队还为此下了辆非装甲钢原型车的订单。
AT-16之所以被选中,主要是由于其更简洁和安全,AT-17和AT-18虽然使用了相同的底盘,但它们都是喷火坦克,车体里都是高压气瓶和燃料包。
当月军方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前线的紧迫,他们决定不要工程原型了,要求立即生产25辆这种坦克出来,并立即为之命名为A39“土龟”。当时的采购价是141666英镑每辆。
就这样,土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生产,但因为缺乏完整的工艺研发和流水线工程优化,土龟的生产极为缓慢,它错过了人们所期望的一切大战。齐格菲防线硬是在盟军的饱和式轰炸中顶了5个月,至1945年2月才宣告崩溃。期间盟军没有一款重型坦克能靠谱的对其进行突击。
当战争已经结束后,龟速的生产逐渐降低了军方对土龟的热情,1946年2月国防委员会直接挥刀将土龟的生产量砍了一半。
当时土龟已经生产出了5辆,第6辆还在进行总装。
“土龟”总重高达79吨,前装甲达230毫米,整车由铸件和轧制装甲板焊接而成,不管怎样都算是二战中研制的最重的那类坦克了。对比一下,虎式坦克重56吨,一辆虎王坦克也才68吨。当然,土龟肯定没法跟鼠式坦克比较,那可是188吨的怪胎。
为了应付这种奇葩般的重量,英国人为其准备了650马力的劳斯莱斯的流星V12汽油发动机,使之勉强将最大公路行进速度维持在19km/h的左右,最大越野速度为6.5km/h。
这种发动机来自著名的“喷火”战斗机上的梅林发动机,但土龟太重了,流星V12安装在这台巨兽身上,比功率值仅为7-8.5马力/吨。根据现代卡车的标准,比功率值低于8马力/吨的时候,车辆连上下坡都没法良好完成。
所以,土龟在越野行进时非常尴尬,略微碰到土坡或软地面,它马上就会丧失巡航速度,真的成了只缓慢爬行的乌龟。
土龟的油箱容积一般般,一说其仅拥有530升的燃油容量(与虎式坦克是一样的),另一说则土龟有两个油箱,右侧的390升,小的245升,合起来635升,总之不算很大。
要知道虎王坦克都拥有860升容积的油箱,土龟这个水平也就比不带附加油箱的苏联重型坦克强那么一丁点。因为发动机长期处于嘶吼状态,土龟的耗油量奇大无比,在有公路支持的情况下,它能跑100多公里都谢天谢地了,测试的最大运动距离是87英里,约140公里的全程公路机动。
不过英军很多测试者奚落这称土龟不需要担心加油,实在不行让两个士兵推着小推车都能追上它。或者干脆去联络一架喷火:“嘿,兰斯上尉,下来给点油呗,路都给你压好了。”
与丘吉尔等坦克一样,土龟也装备了一个梅利特-布朗公司的变速箱,型号为H51D,能提供6个档位的运行。
土龟最值得称道的是武器,土龟装备了一门QF32磅火炮(94mm),这比英军当时惯用的神器17磅炮强得多。QF32来自3.7英寸AA防空炮,英军当年为其研制了多种APCBC和APDS,其中尤以32PDR Sabot Mk.3最为出众。
QF 3.7 in AA gun
1948年的测试中,QF32的脱壳穿甲弹轻易在近千米距离上正面打碎了黑豹坦克的防御,而根据测算,这门炮可能是二战中最生猛的火炮,它连老鼠都不怕。
土龟副武器采用的是3挺7.92mm的贝莎机枪,这种武器由伯明翰轻兵器公司当年授权山寨捷克ZB-53机枪而来,直接用的就是德国的子弹,这玩意儿战争期间被人吐槽不止。
除了炮手操纵的并列机枪外,还有两挺机枪被安装在顶部,而且关于这两挺机枪的必要性也引发了不少设计争议,它们对探头的人员带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会因为不默契导致事故。
因此纳菲尔德方面临时给土龟的舱门安装了一个小装置,当舱口打开时,可以阻断机枪的继续射击。
土龟出现得太晚,没像“潘兴”那样赶上战争的尾声,全部的A39原型直到1946年才得以交付,战争早就结束了。
后来英军将6辆交付的A39们拿到索尔兹伯里平原(就是有巨石阵的那地方)搞测试,但尴尬的是装甲兵们认为这是辆突击炮,所以不大愿意尝试这种坦克。于是他们又被交给炮兵,名义是“测试未来反坦克自行火炮的需求和标准”。
但是等炮兵们兴致勃勃地将土龟搞到靶场后,当地靶场官员却声称无法保障靶场外的安全,你们这东西打得太远了。
这种事儿在战时根本不会发生,但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土龟成了个烫手山药,捏在手上放着落灰,拿去用又没谁要,想打个靶还被叽歪。
随后土龟又被送往多塞特郡波文顿市艾伦比军事基地,接着又被弄到卢尔沃思的一所炮兵装甲兵训练学校,这里有个被称为“英吉利海峡”的射击场,妈妈再也不怕我把炮打外面去了。
在卢尔沃思,A39土龟与百夫长3坦克进行对比测试,同时继续进行了QF32火炮的各种试验,人们兴趣缺缺,谁都认为军队根本不可能再装备这种过时的东西了,新的FV200系列坦克比它有前途的多。
打德国子弹的贝莎机枪
接下来的1948年4月,2辆土龟被交给了驻守德国的陆军莱茵军团(BAOR)使用并测试,那里的装甲部队接纳了这种“新型坦克”并进行更充分的火力测验。
6月份的时候土龟进行了一些实弹测试,测试对象是一辆德国的黑豹G型坦克,他们在915米正面直击黑豹,碎掉了驾驶座上方的一块车顶,撕掉了一块炮盾。
事实上,部队在使用过后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土龟的大炮拥有难以置信的能效,土龟是个极度稳定的高火力平台,它为什么不早点在战争中出现,一台这样的战车就能抵御千军万马。
一辆土龟要用2辆卡车拉
不过,土龟依然被指出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太重了,太慢了,桥梁扛不住,它是交通的灾难。
不仅仅是德国的桥梁,军队其实更看重的是野战舟桥过渡能力,而当时军团的移动桥梁根本玩不过土龟。
后来英军实在忍受不了“龟速”,便将土龟发配出去,帮助去逐个测试德国的重要桥梁承受能力,以此来决定未来盟军坦克的发展重量。反正就是,土龟能过的桥,大家都能过。土龟能推的路,大家都能推,为此他们还拆掉了土龟的武器,换上了一些相关测量设备。
车体超宽,放在卡车上非常不安全
实际上这番“压路测试”在英国也进行了,土龟们被带到各个地方压马路,以实验本国的交通能在战时维持怎样一个水平。
当莱茵军团的“试用期”结束后,心灰意冷的人们便随之放弃了土龟的发展项目,它被永久雪藏了。
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英军开始谋划“通用坦克”,他们回溯以前走过的道路,如步兵坦克、巡洋坦克,还有土龟这样的突击坦克,认为部队只需要一种通用坦克装备就行了,由此诞生出了早期的主战坦克概念。
如今已知的土龟车体仅剩下两辆,其中一辆在1949年测试完成后被送往多塞特郡波文顿博物馆,这辆坦克在21世纪还能进行跑动表演。
另一辆则扔在苏格兰柯尔库布里军事训练区里,它已经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中变成乌龟壳了。
不仅仅是乌龟壳,还是个破乌龟壳,看到这么硬的死乌龟,谁都想喷两炮看看,只是似乎它的正面依然很顶,挨炮的全是侧面。
土龟生不逢时,假如它们能出现在1944年的齐格菲防线,那将会是多么精彩的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