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是谁_吕蒙正的故事_吕蒙正怎么死的
北宋初年,河南洛阳的一座寺庙里,突然来了一对母子。妇人自称刘氏,因为丈夫偏爱小妾,将她与儿子赶出了家门。母子俩无依无靠,因而前来投奔,希望佛祖大发慈悲,收留他们。
“女施主,你的苦处我已知晓。”方丈说,“不过寺中留下女子多有不便。这样吧,我这寺后有个山洞,你们晚上就在那里将就着住下。白天就到寺里来,虽然只有一点儿粗茶淡饭,但总能糊口。”
“多谢方丈!”女子感激道,回头对少年说,“快来给方丈磕头。”
“谢谢方丈大恩。”少年磕头说。
自此,刘氏母子便住在山洞里。白天就到庙里讨些吃食,刘氏也为寺中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算是报答。虽然穿得破,吃不饱,而且常常遭人白眼,但是儿子读书却很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这个贫苦中成长的少年中了状元。他从九品官做起,十二年后位极人臣,做到了宰相。他就是吕蒙正。
吕蒙正,人如其名,他的一生都没有辜负这个“正”字。
在他刚刚受到重用、第一次参与国家大事的时候,他刚随着同僚站好,就听人群中有人小声说:“那不是被父亲赶出门的穷酸状元么,就他也配受到重用?”他身边的同僚很为他打抱不平,往旁边一望,见一人在向吕蒙正指指点点,便向那人大声说:“背后说人算什么本事?请报上名来,有什么话当面讲!”
“算了。”吕蒙正将同僚拉回身边。
“干吗算了?”同僚愤愤道,“我非要知道他是谁不可!”
“如果知道了他是谁,难免心里不痛快,以后在朝为官就有隔阂,共事起来就容易生嫌隙。与其这样,我宁愿不知道。”吕蒙正说。
吕蒙正不仅宽以待人,而且严于律己。他做了宰相之后,按照之前的惯例,宰相儿子的起步官就是六品员外郎。朝廷于是下旨,要给他儿子六品官的待遇。吕蒙正对皇帝说:“臣中了状元,才只能做个九品官。可见天下间的读书人做官是多么难,就更不用说那些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中举,最后老死田园的人了。
现在我儿子这么年轻,就给他这样高的待遇,臣觉得他消受不起。皇上如果不嫌弃他,就给他个九品官吧。”皇帝觉得他说得有理,不但同意了他的建议,还规定:从今往后,宰相的儿子,只能从九品官做起。
有人说,官做得越大,胆子就会越小。因为顾虑多了,怕丢官,所以不敢说真话。但是吕蒙正却从来都敢于直言。有一年元宵节,皇上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皇上十分高兴,说:“从前,五代的时候,不仅有天灾,还有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如今朕做了天子,那真是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终于换来了今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社会安定和谐的局面。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个像朕一样英明神武的皇帝呢?由此可见,国家什么样,全看一国之主的水平啊。”
文武百官听到皇上这样自卖自夸,纷纷随声附和,都说皇上圣明。皇上听了,更加扬扬得意。就在此时,吕蒙正突然站起身,说了一句:“臣有话说。”
皇上一看是他,以为他也要赞美自己几句,不禁高兴道:“爱卿有话尽管说。”
“皇上真以为百姓都奔小康了么?”吕蒙正认真地说,“就拿京城做比方,看着是繁华,其实只是个案。为什么呢?因为京城是皇家所在,皇上在这里,文武百官在这里,所以人多、车多、房多,做生意的人也多,看上去就十分富庶。可是出了京城,走不了几里路,就能看到很多冻死饿死的人。京城尚且如此,全国的情况可以想见。臣希望陛下将眼光放远,那才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此言一出,皇上变了脸色,百官皆沉默不语。吕蒙正说完,重新回到座位上去,坦然落座。在强权与良知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吕蒙正就是这样一个人,公而忘私,胸怀天下。他选拔人才,只看那人是否堪当大任。如果无才,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会举荐。他很有识人的眼光,经他举荐的人,都能人尽其才,尽职尽责。他为官清正,有人向他行贿,要送给他一面可以照二百里的宝镜。他说:“我的脸也就盘子那么大,哪用得着二百里?这镜子你还是收好吧。”对于犯错的同僚,他不落井下石,而是以诚相待,深受大家敬重。
吕蒙正虽位极人臣,却时时不忘做人的根本。他写过一篇《破窑赋》,回忆少年时的苦日子。他常常告诫人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富贵时不要张狂挥霍,贫贱时不要看轻自己。”吕蒙正六十八岁时去世,谥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