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内是什么官(宋朝衙内是什么职位)
宋朝那些事儿:衙内到底是什么官儿?
宋朝衙内为何官儿?
电视剧《梦华录》里的池衙内,号称东京行会总把头,天真无赖、爱玩好斗、仗势欺人却让人恨不起来,堪称整部戏里的喜剧担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衙内在宋代到底是个什么身份呢?
“衙内”一词,在唐朝是一种警卫武官的名称,五代至宋,藩镇亲属的护卫官多由官员子弟任职,世代相沿,后来人们就称呼长官的弟子为“衙内”,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官二代”。
剧中赵盼儿为掩盖顾指挥的身份,对船长撒谎说他是相府之子,船长惊呼“原来是位衙内啊”,便是这个意思。
衙内作为一种官职名称,最初是没有贬义的。
我们今天对衙内的认识多数源于《水浒传》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高衙内,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衙内,也同样是仗势欺人的形象。
这些人大多活跃于京城,扰乱社会治安,所作所为常常激起民愤,却又凭着他们强硬的后台无人敢管,难被伏法。
正因如此,也给历史上智斗衙内的官员留下了佳话。
元杂剧《陈州粜米》编演了包拯智斗衙内的故事,虽然是文学创作,但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宋元社会生活。
故事中,恶少刘衙内的儿子小衙内利用在陈州赈灾的机会搜刮百姓,还用御赐紫金锤打死了揭露他罪行的平民张撇古。
包拯走马上任,微服暗访,掌握了小衙内的罪行,智取紫金锤,先斩后奏,没有给那些权豪势要官官相护的机会,为百姓除了恶少,报了冤仇。
剧中对“衙内”身份的揭露是赤裸裸的:
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则我是有权有势刘衙内。小官刘衙内是也。我是那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打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生动刻画了衙内的无耻嘴脸。
明朝海瑞在浙江淳安任知县时,也曾智斗总督胡宗宪之子胡衙内。
这位胡衙内仅仅因为驿使没有大张旗鼓招待自己就对他滥用刑法,还用自己的身份恐吓海瑞。
没想到海瑞反将一军,说“胡总督亲自交待不得铺张浪费,你们定是假冒的胡公子”。
先治理了胡衙内,又写信给胡宗宪禀告“有人自称胡公子沿海仗势欺民,海瑞想胡公的儿子一定不是这样,显然是假冒的,就处理了他”。
胡宗宪自知理亏,只好认栽。
可见,文学作品中的衙内形象大略等同于仗势欺人者,因其职位世代相袭,自然是家族的势力最好凭借,所以渐渐演化成了“官二代”。
如此看来,《梦华录》对池蟠池衙内是做了无害化处理的,这里塑造的池衙内虽然是个争风吃醋的花花公子形象,却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最后还主动投资加入女主搞事业的队伍,化身正面人物,也算是“衙内”形象中的一朵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