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相当于什么机构(清朝的内务府是现在什么部门)
“树小房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这是对清朝时候内务府的一句谑称。若是看见一座新盖的大豪宅,院子里树都是刚栽的,屋子里挂的书画也都是当世人的作品,那这家的主人准是在内务府当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内务府这个机构实在太肥了,这帮当差的进去都赚的盆满钵满,全是暴发户。赚了钱就买房子置地,附庸风雅,所以才有了上面这两句话。
那么这个内务府究竟是个干什么的机构?它到底有多肥呢?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也差不多是规模最大的机构,职官三千多人。下辖“七司三院”,“七司”分别是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
“三院”是上驷院、武备院和奉宸院。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打理皇家的各项事宜。说白了就是皇帝从生到死的所有衣食住行都归内务府管。
内务府办差的大多都从上三旗的包衣里挑选,皇帝觉得这些人身份低微,老实听话,好使唤。
然而实际上这些奴才们可是把皇帝忽悠的够呛。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道光皇帝出了名的勤俭,裤子破了不换新的,要打上补丁继续穿。而根据《春明梦录》的记载,内务府给这块补丁的开价是三千两。这一块补丁的成本几乎没有,就是白宰皇帝三千两银子。
光绪皇帝被宰的更狠。光绪爱吃鸡蛋,每天要吃四个。当时鸡蛋一个也就几文钱而已,内务府却开价三十四两。光绪某次拿着鸡蛋问翁同龢,“此种贵物,翁师傅可曾吃过?”翁同龢一看就明白了,但也不敢戳穿。
只好说:“这东西这么贵重,老臣家里怎么吃得起?只偶尔逢年过节买一两个尝尝滋味罢了。”内务府每年只鸡蛋这一项,就宰光绪一万多两。
这还只是平时衣食上的小事,若有工程项目,更是贪得无厌。
齐如山先生的《清宫史话》里提到了内务府办的两项工程。
一是光绪大婚之前,正巧太和门被意外焚毁。重修的话,时间来不及。就有人出主意要雇佣一批棚匠,扎一个“太和门”出来,然后刷上油漆,可以以假乱真。
内务府奉旨照办了,的确效果不错,几天功夫,一座“太和门”就成了,若是不说,没人想得到这是扎出来的。然而这项工程内务府报账是七十多万两,这个价钱,重修几座真的太和门都绰绰有余了。
还有一件,更是厉害了。西陵门外一座石牌坊,年久失修,已经歪了,要重新修缮。内务府报价三十几万两,实际上雇几个工人就可以,人工费相当便宜。
更绝的是,内务府办差的人拿到钱之后,居然根本没干活,就随便找了几根木头,在歪斜的地方支了起来,就算是完工了。几根破木头杆子就掏出来三十几万两,可见这些人心有多黑,手有多狠。
讽刺的是,一直到皇帝都下岗了,内务府的这些奴才也没下岗。
因为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是根据“皇室优待条例”,他还住在紫禁城里,内务府就还得为他“服务”。直到1924年,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搬入北府,才算是真正的断了内务府的“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