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一般几品官做起(古代科举中进士能当几品官)
古人常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及第万人知。”但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又岂是十年就够的?今天史话君就跟大家探讨一下明代的学子从读书到中进士一般需要读多少年的书?
作为举人群体中的佼佼者,解元在考中进士的年龄上是否也具备一定优势呢?
笔者对所见明代《进士登科录》有中式年龄记载的解元进士进行了全面搜检,共得 398 名,占目前已知明代解元进士的66%。
以此为统计对象,庶可大致了解明代解元进士中式年龄的一般状况 。
洪武四年至万历三十八年,出自 53 科共 398 名解元考中进士的平均年龄为 32.34岁,比宣德五年至万历三十二年间44 科共12 661 名进士的平均中式年龄小0.43 岁。
也就是说解元进士在中式年龄上与一般进士大致相当而稍具优势。
另经比对可知,嘉靖十七年广东解元马拯18岁中进士,是解元进士中式年龄最小的; 嘉靖二年河南解元王鸿渐49 岁中进士,是解元进士中式年龄最大的。
由小至大,解元考中进士的年龄总体上呈以下层级分布解元中进士以26—30 岁年龄段在解元进士总数中所占比例最高,达29.65%;
其次是31—35 岁年龄段,占总数的29.4%; 再次是36—40 岁年龄段,占总数的18.09%;21—25 岁年龄段占总数的12.06%。也即21—30 岁年龄段为41.71%,31—40 岁年龄段为47.49%,而21—35 岁年龄段为71.11%。
在探讨进士的中式或平均中式年龄时,必然涉及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这就是所谓“官年”问题。
科举中的“官年”是指应试士子填写在官方档案上的年龄,以上对明代解元进士中式年龄的统计依靠的就是这类资料,所得结论自然都是“官年”。
因“官年”与实际年龄往往存在一定差距,故这一现象早在宋代就已引起朝野的广泛重视。一般而言,士子应试填报年龄往往是少报年龄,以为今后仕途发展留下余地,这一做法在明代仍很常见。
如万历八年湖广解元进士李登,《登科录》载其中式年龄为34 岁,而《皇明三元考》载其万历元年中解元时已“年四十四”,故万历八年李登中进士的实际年龄应为51 岁,其少报年龄竟多达17 岁。
关于明代科举官年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有若干相关成果,其中以陈长文《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一文最为系统和深入。
笔者依据该文所提供的数据,对明代不同时期进士平均少报年龄数进行再统计,并制成表9 显示如下由表9 可知,明代自洪武至明末,进士平均少报年龄为1.66 岁,计入这一因素,则解元进士实际平均中式年龄应为34 岁。
又可知,明代进士少报年龄现象呈不断加重之势,洪武四年至嘉靖三十五年间平均少报0.44 岁,嘉靖四十一年至隆庆五年间平均少报1.82 岁,万历五年至明末平均少报居然达到5.78 岁。
依此计,明代解元进士在相应时段的实际平均中式年龄则分别应该是 32.92 岁、34.93岁和37.06 岁。
明代解元进士实际的平均中式年龄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而言,大部分解元考中进士仍在年富力强且社会经验已有相当积累的21—35 岁之间,这对于改善明代官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活力状况仍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