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位期间有哪些功绩?他是个明君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间22年,他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开疆拓土,他的文治武功和许多伟大的帝王相比丝毫不逊色。
这样的一个人,本来是不该有争议的。但是朱棣偏偏是争议很大的一位皇帝,他得位不正又残暴,因此遭到非议。让我们看看朱棣做皇帝后的所作所为,千秋功过自有定论。
1.成功削藩,巩固皇权
朱棣本来是藩王,因为建文帝削藩而起兵造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建文帝没有能完成的任务,居然由本是削藩对象的朱棣成功完成了。
朱棣刚坐上皇帝的宝座时,地位还不稳固,因此他对藩王采取分化手段,他厚待实力不强的各位藩王,“复周王橚、齐王榑、代王桂、岷王朱楩旧封”,对军事实力强劲的宁王,朱棣则在即位当年就毫不犹豫地将其迁往南昌。
皇位坐稳后,朱棣就对各个藩王分别采取措施,在永乐元年(1403年)和永乐四年(1406年)分别革去代王桂和齐王榑的护卫及官属。永乐六年(1408年)削岷王朱楩的护卫并罢其官属。永乐十年(1412年)削辽王朱植护卫。永乐十五年(1417年)废谷王朱橞为庶人。永乐十九(1421年)年,削周王朱橚护卫。
至此,各藩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建文帝的削藩计划由朱棣完美的完成。
2.迁都北京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将都城设在南京。朱棣在“靖难之役”前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三年,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登上皇帝的宝座。
朱棣即位后,开始考虑迁都北京。其原因有几点。
一是南京是建文帝的根据地,建文帝善待江南士族,深得他们的拥护。朱棣篡位后,对建文帝的支持者展开血腥屠杀,在南京反对势力较大,让朱棣坐立不安。而北京是朱棣起家的地方,他在那里经营多年,迁都北京,有利于统治。
二是当时中国北方,有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有契丹、女真、鞑靼等少数民族频繁骚扰中原。如果迁都北京,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抵抗这些少数民族的入侵。
三是北京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而南京处于平原地带,无险可守。
迁都是大工程,朱棣为此准备了十几年,他从山西迁了一万多户到北京,还从江南各地向北京移民,以促进北京的发展。
此外,朱棣还派人疏通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运输线。
永乐十五年,万事俱备,朱棣任命姚广孝负责营建北京。经过三年半的建设,一座宏伟的城市拔地而起。今天的故宫基本上保留了永乐的面貌,北京从永乐开始,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朱棣对于北京的建设社会主功不可没。
3.八十万大军平安南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遣使入贡,使者称原安南国王已死且无后人,现任国王为老国王外孙,被众人推举,暂理国事,于是朱棣下诏册封。
永乐二年,原安南国王的旧臣裴伯耆逃到中国,向朱棣禀报安南国内黎氏篡位的情况。不久后,原国王的弟弟陈天平也逃到北京。
永乐四年,朱棣派五千人马护送陈天平回安南,谁知竟被安南国王安排伏兵将陈天平杀害,并且将护送他的大明将士也一起杀害。
朱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朱棣的一生,都是他玩阴谋害人,这次老奸巨猾的他居然中了别人的圈套。
永乐四年七月,朱棣任命朱能为统帅,发兵80万讨伐安南,朱能在途中病逝,由张辅接管大军。
明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了安南,之后朱棣下诏寻找陈氏子孙,无奈陈氏已经绝后,于是朱棣下诏将安南改为交趾,并入中国版图,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进行管理。
4.五征蒙古
永乐初,蒙古已经分裂为瓦刺、鞑靼和兀良哈三部。
鞑靼实力较强,其可汗为本雅失里,实际掌权者太师阿鲁台雄心勃勃,企图重新统一蒙古与抗衡大明。
永乐七年二月,朱棣派使者前往鞑靼要求通好却被拒绝,使者也被杀。
朱棣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怒,当年七月,他发兵十万,以丘福为主将讨伐鞑靼,由于丘福轻敌冒进,明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朱棣决定御驾亲征,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领50万大军出征,五月十三日,朱棣与本雅失里在翰难河相遇,朱棣亲自上阵,打得本雅失里带着7骑人马落荒而逃。
六月初九,朱棣在飞云壑与阿鲁台军相遇,阿鲁台在战争中坠马后逃逸,明军重创鞑靼,由于断粮朱棣下诏班师。之后鞑靼向明朝称臣。
鞑靼衰弱后,瓦刺部趁机崛起,威胁到大明边境。永乐十二年三月,朱棣率领30万大军第二次亲征蒙古。大军在忽兰忽失温与瓦刺军相遇,朱棣给瓦刺军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课,重创瓦刺。第二年,瓦刺向明朝贡马谢罪。
之后鞑靼部经过数年的恢复,重新强大,于是他们背叛明朝,重新与大明为敌。
于是朱棣在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又进行了三次北征,但是由于鞑靼的阿鲁台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朱棣这三次北征没有达成军事目标。
五征蒙古虽然巩固了边疆,但是也导致国库空虚,朱棣每次都带领几十万大军出征,耗费无数的钱粮。
5.派遣郑和六下西洋
郑和一生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年间。
永乐三年,郑和奉朱棣的命令开始了他的下西洋活动。郑和拜访了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有重要的外交任务,根据朱棣“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指示,郑和调解各国矛盾,维护沿途地区的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大明的声望。
郑和所到之处,还开展海外贸易,并肩负传播中华文明的责任,郑和将中华礼仪、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艺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远播海外。
郑和下西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的优秀精神。
6.编纂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朱棣下令解缙负责编纂《永乐大典》。为此朱棣召集了全国3000多文人参与大典的编纂。
永乐五年,《永乐大典》的编纂竣工。全书共22937卷,11095本,总字数达3.7亿多,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包括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方面,保存大量的文献,极为珍贵。
看到朱棣所完成的这些功业,让人感慨这绝对是一代雄主。但是对他的评价偏偏争议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他得位不正和残暴不仁。
7.暴君
“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对建文帝的忠臣展开了血腥屠杀。朱棣召来方孝孺让他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写下“燕贼篡位”作为回应。
愤怒的朱棣将方孝孺诛十族,一共杀了873人,黄子澄、齐泰、铁铉、、陈迪等建文帝的忠臣也被残忍杀害,他们家的男丁都被残忍杀死。
不仅对建文帝的忠臣如此残暴,对自己的下属,朱棣同样展现出残暴的一面。
朱棣有一位最宠爱的朝鲜妃子权氏不幸去世,朱棣怀疑是另一名朝鲜妃子吕氏所为,于是他命人将吕氏用烙铁烙一个月而死,并因此株连几百人。
后来诬告权氏的宫人鱼氏自杀身亡。朱棣严刑拷打侍候鱼氏的宫人,宫人忍受不了酷刑,于是诬称有人要谋杀朱棣。朱棣不分青红皂白将2800多名受到牵连的宫女处死。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非常公正:“文皇少长习兵。…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棣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对明朝甚至是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他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但是他好大喜功,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大工程,连年征战、六下西洋、迁都等,这些庞大的工程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他还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总的来说,朱棣功大于过,算是一代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