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指的是什么(四诗风雅颂分别是什么表现手法)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那么《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是指什么呢?
风,就是“国风”,就现代意义来说,就是地方乐调,更多的是民歌。“风”这部分收录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篇乐调,所以也有了“十五国风”的说法。
这“十五国”分别是哪些国家呢?它们分别是周南、召南、邺、铺、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从时间上来说,国风部分可能是周初到春秋中叶时期的作品。从地点上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比较多。
国风中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歌颂美好爱情的,也有表达对劳动和人民群众真挚情感的,还有对统治阶级不满并进行讽刺的,等等。
从这些主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国风这一部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就好像着力打造着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现世画卷。
这一部分以朴素简单的语言来描摹事物本身。
同时,又强烈地抒发和渲染着主人公的情绪和内心波动。似乎能够通过现实的笔墨描述可以窥见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非常的生动而且富有感染力。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国风”更多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
国风部分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我们最熟悉的《国风·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和分析出非常典型的“国风”特色。对事物的描摹和对人物情感变化的阐述,都十分的生动和传神。
格式上也非常的朗朗上口。像荇菜在水中的流动变化,男子对心上人求而不得的心理变化,都用这种类比的语句表现得十分突出。
我们再来说说“雅”。《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
雅多数是用于宫廷饮宴或者朝会的乐曲,其中大雅的“贵族”性比较明显,而小雅虽然是雅声正乐,属于比较正统和上流的作品。
但是,风格上和“国风”还是有比较接近的地方。这一部分共有105篇作品,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实,关于“雅”的概念。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一雅乐就是夏乐。这个观点从谐音的角度来分析,“雅”音同“夏”,西周的王畿就是“夏”,所以“雅乐”应该是王畿乐调。从时间上来说,大雅应该是西周初的,小雅应该是西周末的。
从内容和文字风格来看,二雅颇有不同,但具体不同之处有颇有争议。朱熹《诗集传》中提到,“正《小雅》燕享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
就是说小雅是宴饮之时的乐曲,而大雅则是朝会之时的正统大乐。清方玉润则在《诗经原始》中提出“大略《小雅》多燕享赠答、感事述怀之作;《大雅》多受陈戒、天人奥蕴之旨”。
雅这一部分的经典作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同“示”)民不恌(同“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同“遨”)。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dān,同“耽”)。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从这篇的表述上,我们能够很明显地
看到宴饮大宾的痕迹。其中,各种乐器的鸣声表现宴饮时候的声乐热闹,如“鼓瑟吹笙”;而“我有旨酒”句句排比,更是将与宾客之间的互动之境淋漓尽致地展现。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颂”。颂共40篇,主要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颂的场合则更为正式和具有宗教意义,因为它主要是宗庙祭祀的宗教音乐和舞曲歌词。
内容多是赞美神灵、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这一部分和风、雅部分相比,内容显得比较空泛玄妙,而没有前两者比较强烈的现实含义。
所以,王国维也对这一部分的乐调特点进行了比较中肯的评价,“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这里的“缓”字是说其乐调比较绵长缓慢,这也侧面地说明,颂这一部分没有过于强烈的重调和快节奏的直面现实批判性。
这一部分比较典型的作品有《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者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这篇《烈祖》是祭祀成汤的作品。我们看到通篇是比较明显的“祭词”特点,满含追思和赞颂之意。
开头就以一句“嗟嗟烈祖”表现了对祖先的追思,同时也奠定了绵长的基调。
中间是一系列的赞扬之音,及至最后“自天降康,丰年穰穰”的内容再一表希望祖先对自己有所保佑,能够风调雨顺、丰收吉祥。这种行文结构是十分典型的“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