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很少提晋朝(司马家族的晋朝为什么很少被提及)
晋朝在中国历史上正统的统一王朝里,是最没志向、最没追求的一个朝代。
他的统一本来就不是因为领导集体志向远大、能力出众,而是因为魏蜀吴三国同时集体疲软,这才让司马氏捡了个便宜。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开国之主,跟他手下的大臣们,都是些不知道治理国家、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一群货色。
之后相继而来的八王之乱和匈奴汉朝、前赵、后赵蹂躏中原,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西晋满打满算也只有50年时间,统一的局面更是仅仅维持了短短的24年。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和王导费尽心机建立了东晋,但他们的志向似乎也就仅此而已。“王与马、共天下”听起来挺美好,但他们所“共”的,最多也就算是半个天下。
晋元帝司马睿终其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在江南的统治地位,甚至连明显世族反叛行为都不敢公开镇压,就更别提打回北方去的雄心壮志了。从这一点上看他甚至连南宋的高宗赵构都不如。
朋友们对岳飞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这位民族英雄“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慷慨悲情打动了无数后世的中国人,但其实东晋在草创时期,也有类似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那个“闻鸡起舞”的祖逖(tì)。
祖逖也是世族出身,家里世代为官,他生性豁达、不拘小节,而且轻财重义,经常接济贫困的人,深受乡党、宗族的敬重。但他从小不爱学习,十四五岁都还不大认识字,家里人都很担心他的前途。
不过成年后祖逖心性改变,开始博览群书,他记忆力超群,古今军政都了然于胸,见过他的人都称他有“赞世之才”,就是有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能力。
成语“闻鸡起舞”说的就是他和好朋友刘琨的故事。说他俩当初一起在司州当主簿的时候,半夜听到鸡叫,他就叫醒刘琨,一块起来习武练剑。
刘琨就是那个一直坚持在并州晋阳的名将,跟卖草鞋的刘备一样他也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但他的家境比刘备好,世代当官。
当初八王之乱的时候,刘琨的父母被叛军抓住了,本来只是个秘书之类文官的刘琨,竟然凭借从幽州刺史王浚那借来的八百名骑兵,救出了父母,非常强悍。
后来他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他就一面安抚流民,一面联合拓跋鲜卑部落,对抗崛起的匈奴汉朝。
在那样动荡的乱世里,竟然一直在北方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坚持了十年,为西晋王朝保留了一块领土。
祖逖的能力比刘琨还要强。
永嘉之祸后,祖逖带着族人南迁,先被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后改任军谘(zī)祭酒,大概就是军区参谋长,驻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安顿下来的祖逖,向司马睿提议北伐,他说晋朝大乱只是因为藩王们争权自相残杀,才给了夷狄可乘之机。如今备受蹂躏的北方老百姓,都想奋起反击,您让我统兵北伐,一定能得到江北豪杰的响应,那咱就可以恢复国土、一雪国耻了。
要知道当时是公元313年,刘琨依然还在晋阳坚守呢,而石勒和刘曜的前后赵还在打得不可开交,祖逖的想法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只可惜,司马睿根本不想北伐,掌权的王导只想尽快稳定东晋政权,也不主张北伐,但他们也不好公开反对。
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给了他一千名士兵的粮饷、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招兵,自己造兵器。
祖逖一点没被司马睿的消极态度所动摇,公元317年,他率领跟随自己的百余家流民还有自家的私人武装,渡江北上,勇敢地开始了悲壮的北伐。
队伍过长江的时候,祖逖敲着船桨发誓:如果不能扫灭敌人恢复中原,我就不再过江回来。一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凉。这就是“中流击楫”的成语典故。
祖逖过江后,自己铸造兵器,招募志愿兵,得到了很多流民的支持。
在当时中原各种武装力量很多,山头林立,祖逖的队伍纪律严明,而且他很懂得把握人性,很有办法和手段,该拉的拉,该打的打。
而且祖逖的军事才能也很高明,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收复了豫州,基本实现了打通北伐通道的初步目标。
之后尽管石勒在北方的势力越来越大,但也奈何不了祖逖。祖逖多次击败后赵的部队,包括那个横行华北的石虎。
祖逖虽然部队不多,但靠着过人的智谋和勇气,还有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手段,在跟石勒的对抗中不仅没落下风,反而基本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国土。
这时候刘琨的晋阳加上河北北部还有晋朝的残余势力,跟祖逖一起,对前赵刘曜和后赵石勒居然形成了夹击的态势。
可以说,祖逖北伐的形势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局面,甚至让晋朝的复国大业都出现了曙光。
对祖逖取得的成绩,晋元帝司马睿的心理非常复杂,他任命效忠于自己的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让他到中原来主持工作。
这简直就是公开地来抢夺胜利果实,其实司马睿还想利用这手借机削弱王氏家族的势力。
戴渊是江南世族,他对收复中原并不热衷,很消极,逐渐丧失了祖逖北伐的胜利成果。另外,司马睿这么做也引起了朝廷实力派、王导的哥哥王敦的强烈不满,表露出与朝廷公开决裂的态势。
本来想再接再厉的祖逖担心朝廷起内讧,更加拖累北伐大业,最终,郁闷的他忧虑过度而病逝,时年56岁。他死后,原来收复的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又被后赵攻陷了。
可以说都是因为司马睿器量不够葬送了祖逖的北伐,让人觉得特别的惋惜,历史就是这样无奈。而且祖逖的去世,让一直忌惮他的王敦也没有了顾忌,公开跟朝廷决裂,开始肆意作乱。
东晋本来良好的开局,就这么被小心眼儿的司马睿葬送了。
司马氏本来也是北方的世族大家,家族里也不缺少能力强、人品好的人才,像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
但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都极其边缘化,让我们很难不怀疑司马家族的家风有问题,他们从取得政权到维护统治的方式,都乏善可陈,没法让人对他们有什么敬意。
另外,晋朝期间门阀制度走向极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达到巅峰,整个士大夫阶层也都是些清谈玄学之流,玩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蔚然成风,没一点求真务实的精神。
当然这样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也造就了绘画、音乐等这些艺术的大发展,所以能出现像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登峰造极的大书法家也就一点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