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历史阶段及特征(370年的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分三国,然而三国只是一段历史画卷的精彩开端。因为三国鼎立、桃园三结义等故事的千古流传,鲜少有人知道包括三国在内的魏晋南北时期又或是三国魏晋南北时期,离奇绝伦、啼笑皆非之事,可谓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
魏晋南北时期横跨近四个世纪,其中包括了三国、西晋和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开端、结尾必定出彩,虽然三国随着历史演进变得妇孺皆知,但作为结尾的南北朝自然不甘示弱,其精彩程度堪比三国,甚至可以说略胜一筹。
一、三国西晋命途舛
四个阶段中最不陌生的当属三国时期。三国历史经过后世不同方式的演绎传播,已经深入人心。但其中传播更多的内容也只是流于表面。自曹魏政权建立开始,蜀汉帝国和东吴帝国逐渐崛起,三国的精彩历史才终于拉开帷幕。
最初孙权一直处于存在感极低的状态,更多的征伐大多于蜀汉和曹魏之间,其中就有人尽皆知的九伐中原和诸葛亮六出祁山等故事。直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打败曹魏政权,三国局势才开始分崩离析,蜀汉率先退出历史舞台。
司马家族金戈铁马,野心昭然若揭,建立西晋王朝,随后曹魏政权止步于此。三国的鼎盛如今已到末路,司马炎乘势决定一统天下,率兵直逼东吴。自此辉煌的三国时期归于统一,成为典籍上不朽的文字,而历史终将继续,正式开启西晋大一统。
西晋君主一直致力于大一统伟业,然而任他们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在这个王朝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只有十年是相对平稳的,其余时间几乎都处于战乱之中。西晋八王之乱扰乱了天下,为了所谓荣耀一生的权利,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战火连天之际,不乏有人于乱世中愤然崛起。在西晋因夺权自顾不暇时,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趁乱偷袭,先后建立一系列割据政权占领部分区域,后来由以刘渊为首的汉赵政权成功取代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西晋,为东晋十六国打下了基础。
二、东晋十六内涵丰
因为以匈奴、羌、鲜卑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的出现,致使北方疆土无法保持安定生存,于是为了重新建立政权称霸一方,部分氏族决定共同扶持支持者琅琊王司马睿迁移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剩下的北方土地,则陆续兴起后来的十六国政权。
东晋成立之初,其领土与东吴并无两样,国土狭小、兵力衰弱。然而乱世出英雄可谓是毋庸置疑的规律。后来桓温出世,东晋领土逐渐扩大,一切看似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历史最不缺的就是惊掉人下巴的转折点,这还要从东晋内部制度说起。
东晋风雨飘摇一个世纪之久,前后在任十一位皇帝,可无法想象的是,其中竟有十位皇帝是傀儡。而这背后一切的缘由皆是因为东晋是士族掌权,皇帝手中并无实权,只能做表面功夫。
这个由士族轮流执政、皇权没落的王朝很快走向灭亡。
与此同时北方的天下正在上演着激烈的戏目剧情。很多人都认为十六国是在东晋灭亡之后才逐渐出现,其实不然。实际上在历史的发展中二者同属于同一时期,但只是分居南北罢了。除了十六个较为大型的割据政权外,也有不少小政权默默成长。
十六个较为有名的割据政权当中,以慕容氏为主的五个燕国先后跃入历史画卷。虽然建立的政权极多、能人辈出,但奈何败在了猜忌内讧。最后让同族的拓跋氏笑到最后,随着北方大一统事业的成功完成,东晋十六国的舞台终是落下帷幕。
三、南北赛三国
一般提到南北时期,可能都会下意识将东晋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这两者是有明确界限。真正南朝的开启要从刘宋王朝的建立算起。在北魏完成统一后,中原南北开始了严格意义上的对立。最初的刘宋是其中存在时间最长且领土最大的政权。
后来萧齐崛起,本以为又是一代辉煌,却不料短短二十四年就先后出现七位君主。这样的王朝必然不会长久,后来萧梁取而代之,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中仅梁武帝萧衍一人就在位四十八年之久,后来的几位皇帝权力都被架空变成了傀儡。
最后由南陈收尾,他也是南朝四个政权国土最为狭小的政权。与南朝不同的是,在他建立的五个政权中,英雄傲物层出不穷。北魏虽然统一北方,但后期因为宇文泰和高欢政见不同致使北魏一分为二,各自扶持傀儡皇帝背后掌权,成立东魏和西魏。
西魏较东魏存活时间长五年,后来傀儡政权的朝代更迭不可避免,宇文家族建立北周政权,而另外的高氏家族也不满背后执政,建立北齐。因为一系列新政权的建立,北方再次分裂。虽然北周北齐均存活近二十余年,但奈何北周军政强悍。
北齐灭于北周之手,至此分裂的北方再次统一。之所以南北时期比三国精彩,因为在频繁不断的朝代更迭中,新鲜的傀儡政权的出现还有不计其数的英雄人物辈出成为家常便饭。英雄自会创造不朽的故事,那370年的魏晋南北时期,怎会缺了故事?
四、总结
上下五千年渊源文明,其中最不缺的就是勇士和智者,而由他们主笔所绘制的绝美画卷虽不是整个历史的缩影,但都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看点和细节跃然于纸上,拼织成无法用实物丈量和人为评估的璀璨瑰宝。
魏晋南北时期悠悠三百七十年风云激荡的历史,是无数英雄好汉和若干无辜百姓用平定安稳和鲜血汗水汇聚而成的。其故事之精彩,内涵之丰富,人物之骁勇智慧,蕴含之哲理,绝对都值得所有的人读上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