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历史上的四大都督
在三国的历史上,吴国大都督是一个身份显赫,且要承担重要军事任务的职位。也许我们一直认为东吴的大都督一直不是只有周瑜吗?其实不然,东吴的大都督一共有过四位,他们也称东吴四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周瑜
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少时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是在建安十三年成为东吴大都督的,他当时33岁。也是在这一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鲁肃
鲁肃
鲁肃,东吴第二任都督,周瑜临死前推荐。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攻占巴蜀、控制长江流域、联合荆州,遇有合适时机出兵中原,否则在南方称霸,类似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曹操攻占荆州后,鲁肃及时将战略调整为联刘抗曹,并且一生极力主张孙刘联盟。鲁肃初到江东,便向孙权指出,汉不可复兴,劝其早作打算。可以说,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当时东汉13周,曹操已有9周,如不联合刘备,江东也将不保。只有孙刘联合,孙权在东,刘备在西(刘备后来取得了西川、汉中),共同对中原进行蚕食,才能既保全自己,又扩大势力。如果孙刘火并,曹魏出手,吴、蜀都将不保,这一点和诸葛亮所见相同。
吕蒙
吕蒙
吕蒙,东吴第三任都督,镇守陆口的鲁肃去世。吕蒙代其为将,西驻陆口,原来鲁肃所部人马万余全都归吕蒙指挥。孙权任命吕蒙为汉昌太守,增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吕蒙的主要功绩是趁关公进攻樊城的时候,火速出兵,白衣渡江,攻占荆州。在关公败走麦城的时候,设计活捉关公。关公死后不久,吕蒙就死了。吕蒙白衣渡江,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
陆逊
陆逊
陆逊,于公元221年成为东吴第四任都督,临危受命。其本人战略思想,先灭刘备,后伐中原。陆逊的主要功绩是夷陵之战大胜刘备,保全了江东。夷陵之战后,陆逊曾想进川,后听到曹魏来袭的消息而未能得逞。陆逊还曾帮孙权讨伐山越暴乱,立下大功。夷陵之战后,镇守荆州,治国安民,政绩突出,后拜为丞相。历史上陆逊也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