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琉球是哪里属于中国吗(古时候琉球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古代强盛时曾经得到周边很多小国的臣服,拥有诸多藩属国。
然而到了近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趁虚而入,很多藩属国被占领,进而和我国失去了联系。
曾经有一个属于我国500多年的藩属国琉球,被日本以武力征服、占领,彻底切断了和我国的联系,这就是现在日本的冲绳县。
实际上,在“二战”结束后,我国曾有机会收回琉球,却被蒋介石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琉球其实是群岛,包括400多个大小岛屿,它位于我国大陆以东,距离上海、温州等沿海城市大约700多公里。早在隋朝时,我国史书就对此地有所记载。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前去访问,并在诏书中正式确定了“琉球”这一国名。
使臣抵达琉球后,琉球当时的中山王立刻接见了他,对他十分礼遇,而且后来中山王还派弟弟跟着使臣回到南京,见到了朱元璋,自愿称臣。从这以后,琉球就一直是我国的藩属国。
琉球内部三王分立,分为中山、山南、山北三国,三国之间并不团结,经常发生战乱,朱元璋认为这样下去不利于统治和发展,于是下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
朱元璋的命令一到,三王立刻停手,不敢再开战。可见,当时明朝皇帝在琉球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威。
明朝宣德五年,中山王击败其他两国,统一了琉球。明宣宗朱瞻基得知此事后,为表嘉奖,赐中山王“尚”姓,此后再有新的琉球王登基,都要经过中原王朝的册封才算数。
从明到清,琉球王国一直和中央王朝保持着良好的朝贡关系,琉球每年以马匹、硫磺等物上贡,作为赏赐,朝廷也会赐下丝绸、陶瓷等。
而且为了表示宽厚,朝廷赏赐的物品远比琉球上贡的物品要高得多,所以几百年来琉球一直非常安分守己,从未产生任何不满和不臣之心。
另一方面,由于每年都要到中原上贡,所以琉球的造船和航运都非常发达,这也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因为当时日本和朝鲜都要依赖琉球,作为航运贸易的中转站。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琉球人民的生活都过着自给自足的安稳生活。
然而,琉球的宁静在17世纪被打破了。当时日本处于幕府时期,早已对富饶的琉球觊觎已久,在这之前日本曾经通过外交手段试探琉球,想让琉球自愿归属日本。
但是琉球国王根本不搭理日本,只想一心一意跟着中国。几次试探失败后,1609年3月,在琉球群岛近海出现了挂着“丸之十字”旗帜的船只,这是来自日本九州的侵略军队。
这场侵略战争对于琉球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琉球多年来没有任何战争,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的兵力都十分弱小。
再加上琉球孤悬在海上,无法及时发出求援信号,因此琉球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很快就被击败。
日本人在琉球一路烧杀掳掠,琉球首都更是变成了一片火海。国王趁乱逃走,日本人进入首都后,把王室几百年来积累的珍宝洗劫一空。
之后,琉球王室近百人被押到了日本。日本觊觎的琉球的资源,并不是想杀光岛上的人,就强迫琉球国王承认琉球受萨摩藩的一部分,对外贸易这一块的生意也要归日本。
但是从主权方面来说琉球依然是我国的藩属国,因此就形成了琉球受明朝和日本双重控制的奇特局面。
这次被侵略的经历对于琉球来说是十分屈辱的,不仅失去了尊严和自由,就连经济也要遭到日本的盘剥。消息传到中原后,万历皇帝并没有出兵援助琉球。
因为他认为出海远征实在是得不偿失,万历下令让琉球自行处理和日本的事情,不过他考虑到琉球刚遭受侵略,还是免去了十年的朝贡作为补偿。
可以说,万历帝当年没有严肃处理琉球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的野心,为以后强占琉球埋下了隐患。
日本明治维新后,西方殖民者乘坐着蒸汽船来到亚洲,先后打开了日本和中国的国门,琉球的命运也因此再度发生了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这年8月,一艘载有67名英军的运输船在海上遭遇台风,漂流到了琉球附近,如何处置他们成了难题。
琉球是我国的藩属国,要在政治立场上和我国保持一致,当时中英正在开战,所以按理说琉球应该也将这些英军视为敌人,就算不处决他们,也要予以驱逐。
然而,最终琉球却选择对这艘船进行救援,不仅妥善安置了船员,为他们提供补给,还帮忙造了一艘新船,让他们安全返航。这种行为其实意味着琉球背叛了宗主国。
琉球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审时度势下的考虑。当时亚洲各国已经见识到了英国人的军事实力有多强,所以琉球不想得罪英军,让自己国家卷入战争。
正是因为这次救助,到鸦片战争结束之前,不少英军船只都曾经停泊在琉球附近,琉球也都会为他们提供补给,而这一切都是瞒着清政府进行的。
琉球的想法是置身事外,不参与任何一国的势力博弈,但现实却是,随着西方船只频频到来,琉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1844年,英国和法国相继派出船只来到琉球,提出要和琉球进行友好贸易、传教等交流。虽然都被琉球婉拒,但这也意味着琉球已经被盯上了。
渐渐地,英法等西方列强也知道了琉球“一仆二主”的尴尬局面,“清国为父,日本为母”,就想以此为切入口,把琉球变成殖民地。
要知道,琉球虽然面积不算大,也没有什么珍贵的资源,但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拥有港口,可以作为补给站和避风港,还能制衡中日两国。
在列强的武力逼迫下,日本签署了一系列条约,琉球被迫向西方国家打开了国门。看到琉球如此重要,日本生怕琉球彻底被西方占领,于是便加快了强占琉球的步伐。
1871年9月,66名琉球人在海上遇到大风,漂流到了台湾,误入原住民的地盘,54人被围杀。此事被日本用来大做文章,以武力逼迫恭亲王奕签订了《北京专条》。
在专条中明确写着,清政府承认台湾“生番”错杀琉球人是“对日本国属民的胡乱加害”。这就相当于清政府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国了,日本终于达到了目的。
有了这份条约,日本很快就名正言顺地登岛,控制了琉球,禁止琉球再向清朝进贡,也不许国王受大清册封,废除了琉球一直沿用的中国年号,改为日本明治年号。
就这样,日本“废琉置县”,琉球王国彻底灭亡,成为了日本的冲绳县。
清政府为何如此轻易就松口、放弃了琉球呢?究其原因还是目光短浅。
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很多大臣认为:“琉球地处偏隅,尚属可有可无”,也就是说琉球距离中原太远,又不具备什么珍贵资源,不值得为了区区小岛去浪费国力开战。
另一方面,清朝此时还觉得日本军事实力弱,清政府只需要通过谈判表示自己的态度,就能对日本产生压力,从而不敢肆意妄为。
然而日本官员却说:“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著条约,万国公法亦可不用。”
日本奉行“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所以很快就通过武力手段抢走了琉球,而窝囊的清政府愣是没敢吭声。
几十年过去,琉球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脱离日本,然而这个机会却硬是被蒋介石拒绝了。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讨论战争结束后的处置事宜。
日本当时在亚洲侵略、占领了不少国家作为殖民地,如果日本战败,按道理说这些领土都是要收回的,琉球自然也在此列。
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跟蒋介石说:“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贵国要不要琉球?”
结果蒋介石却回答:“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这种不清不楚的表态被罗斯福认为是一种婉拒,于是等“二战”胜利后,美国单独占领了琉球群岛,不再提把它归还中国一事。
到了70年代,出于扶持日本的考虑,美国在很多政策上放松了对日本的封锁,包括重新让日本掌控琉球。
1972年5月15日,日本恢复对琉球群岛的行使行政管理权,尽管中俄对此都不承认,但琉球确实不再属于我国了。
那么蒋介石为何要拒绝收回琉球呢?原因很简单,他怕坚持要回琉球会失去美国的欢心,进而影响未来内战美国对他的支持。
在参加开罗会议之前,国民党曾经讨论过琉球的问题,还制定了3种方案。对于琉球的归属,国民党的讨论结果是:要么归还给我国,要么国际托管,要么设为非武装区。
所以,在蒋介石回国后,不得不解释了自己拒绝收回琉球的原因,他说:“第一、我们没有海军,就是战后二三十年之内,我们在海上都没有办法;第二、要引起英美的怀疑;
所以我们对于收回琉球,不必过于坚决。”而且蒋介石认为,之后的国防重点还是在西北,海上军事方面还是要以守为主,绝对不能和美国竞争。
他明确表示:“我为大陆国,发展方面不在海上,而且亦不能与之竞争,亦无竞争之必要也。
此在我立国大计基本之方针,应首先决定,故今后国防方针与国际政策,必须与美积极合作及互助,万不可与美作海洋竞争。”
蒋介石话说得很漂亮,给出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总结来说,就是琉球对于美国来说也很重要,他不想为了要回琉球得罪美国。
当时“二战”还没结束,但不管战争结果如何,我国内部最终都是要选出一个胜利者来执政的,因此蒋介石此时已经做好了打内战的计划。
而他要与我党、我军作战,背后必然不能少了美国的支持,所以他才不肯得罪美国。
简而言之,蒋介石为了自己的野心和一己之私,不惜用国家长远的利益去做了交换。
如今琉球已经并入日本几十年了,不过还是有很多琉球人不认为自己是日本人,渴望琉球也就是冲绳能够独立,只不过这种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蒋介石当时没有被一时利益蒙蔽的话,也许琉球早已回归祖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