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王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王平在三国时期,其实可以说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厉害的人物,很多人对他最了解的也就是在街亭之战的时候,王平的表现才更像是一个有脑子的将领,与马谡完全不同,奈何马谡才是主将,王平即便是不愿意,也不得不听他的安排,但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却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王平的存在,才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平究竟做过些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评价呢?
1、王平是如何改写三国历史的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其养子曹芳即位为曹魏第三任皇帝。由于曹芳当时年纪小,所以后来曹魏的大权就落到了宗室成员曹爽手中。曹爽的父亲曹真是个能人,但虎父偏就生了个犬子。曹爽能够在曹芳即位之初独断专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沾了宗室成员的光。其实这位魏明帝临死前任命的大将军,腹中并无多少韬略。
公元244年在邓飏和李胜的建议下,曹爽举兵攻打蜀汉。其实这并不是曹魏集团的国策,而是曹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的独断专行。曹爽带去的曹魏大军虽然人数不少,而且装备也不差,但最后却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曹爽大败而归,非但没有壮大自己的声威,反而还让其在曹魏原有的威望也都丧失的差不多了。
曹爽带领十余万精兵进攻汉中,而当时汉中的守军不过三万。当时蜀汉的诸将都认为这回玩儿完了,必败无疑了。但没想到最后在蜀汉将领王平的建议下,蜀汉一方却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王平在蜀汉的地位并不是很好,所以当时他提出打败曹爽的良策时,只有护军刘敏赞成他的意见。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最后恐慌不已的诸将幸好采纳了王平的计策。坚守阳平关决不能放弃,各自守战等待涪城的救兵。结果果真取得了胜利,和王平先前预想的一样。汉中保卫战之后,王平在蜀汉内部的声望倍增。当时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了蜀汉的安全。
2、王平是个怎样的人
那么说了半天,这王平是何许人也?由于在《三国演义》此人的角色并不太重要,因此在世人心中王平并不著名。王平是巴西宕渠的賨人(当代土家族的主源)之后,由于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里,因而当时叫何平,但后来又改回了王姓名。
巴西郡的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带领着巴夷、賨(cóng)民依附于曹操时,王平这个时候也跟着来到了洛阳。起初王平是曹操麾下的一名代理校尉。历史对王平在曹操那里都干了什么,并没有记载。这大概是因为王平跟随曹操时,并没有多大成绩的缘故。没做出什么大成绩,所以也没什么可记载的。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王平得以投降刘备。估计也是兵败被俘后投降的,投降刘备后王平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副将)。王平在曹操那里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但投降了刘备后却迅速成长为了一名良将。
公元228年,王平跟随诸葛亮北伐。当时马谡违反军纪失了街亭,士卒逃的逃跑的跑。当时只有王平带着千余人的部队鸣鼓自持,吓得魏将张郃不敢冒进。因此王平得以把被打散的诸营部队统一起来,然后安全的带回。后来马谡等被杀,王平却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并提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得到诸葛亮赏识后,从此王平便开始了在蜀汉建功立业的余生。当时诸葛亮还将他亲手组建起来的王牌部队无当飞军交由王平统领,王平不仅官位越来越大,而且权力也越来越重。王平在蜀汉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败绩。诸葛亮病逝后,王平被派去镇守汉中。到曹爽举兵伐蜀这一年,王平出色的完成了汉中保卫战的工作。
汉中保卫战不仅让曹爽在曹魏内部的地位遭到动摇,甚至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因为此一战后曹爽备受打击,而且也向司马懿展示了曹爽到底有几斤几两,为司马懿后来除掉曹爽以及司马氏后来的专权都埋下了伏笔。由此来看,王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然而王平这样一位良将,竟然是个文盲。历史记载,王平不仅不会写字,而且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那么王平的韬略都是从哪儿学来的呢?其实也很简单,王平不认识字但会听。他虽然是个文盲但却很有上进心,可以说是蜀汉最善于学习的将领。王平非常喜欢别人读一些史书、汉书一类的书籍给他听。而且最重要的是,王平听了还能明白其中的大义。
王平是个文盲,但并不是一位莽夫。他平时的举止也很小心,特别守法而且从来不和别人开玩笑说话也很有分寸。只是由于王平太过小心谨慎,历史记载王平“性狭侵疑”甚至到了有些自卑的地步。公元248年王平去世,他死后其子王训继承了他的爵位。
3.王平的历史评价
陈寿:是时,王平在北,马忠在南,邓芝在东,咸著威绩。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常璩:果壮,警朗有思理。
时人云: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
郝经:王平朴鲁,有大将之略。虎卧北境,键闭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