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抗日战争时期最具规模的会战
1943年11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就是常德会战。武林军事今日讲述常德会战——抗日战争时期最具规模的会战。
这是一场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战,这是一场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这是一场击毙日军1万余人的战役,也是一场让人看到抗战胜利曙光的战役。
常德会战
关于常德会战的一个不解
在此小编先提一个问题,若有人能够解答的,请还不吝赐教,告诉小编哦。
常德会战中,余程万以区区7000余人,抗衡日寇数万精锐,最后剩200余人突围,如果算上之前运至后方的伤员,也超过1000了。这些人能撤离常德,是因为日军对常德的包围,是只围了三面,南边沅江边上,是没有日寇的。
既然伤员能撤出去,最后余程万的200人也能撤出去,那为什么援军就进不去常德呢,在守城期间,哪怕是夜里利用小船偷渡,一晚上进城一个营的援兵,不成问题吧。为什么外围的援兵,非得和围城的日军正面硬碰硬的打呢?
纽约时报对常德会战的评价
“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景象。
“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纽约时报》
伦敦新闻纪事报对常德会战的评价
“人类的持久战争是有限度的,当战至最后的300将士,余程万将军决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报国于他日……假如连这少数人都不能生还,那么保卫常德的英勇事迹将随他们英勇的死友埋葬于废墟之下,泯灭而无闻于世。”——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