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为什么叫靖难(朱棣靖难之役为何成功)
在南京,朱元璋陵寝东侧,有一片不起眼的台基,这里埋葬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1392年,37岁太子朱标病死。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的丧子之痛,无以言表。
这一年朱元璋65岁,经历精神重创的他,丧失了勇气。从此,一个更加迫切需要他考虑的问题是,大明的江山,又该交给谁来驾驭呢?
除了朱标,朱元璋还有多个儿子,被分封在北部的边境线上,分兵镇守北方要塞。边境九皇子中,最具才能的是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仪表堂堂的朱棣,是一个极具野心的皇子,他不愿意做一个逍遥的藩王,而是瞄准了皇储之位。
朱棣起兵靖难是公元什么年
1390年寒冬,30岁朱棣奉朱元璋之命出征漠北,直面北方草原的强悍之敌。
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成为了它的座上宾。此前朱棣一边派与乃儿不花有交情的军官前去劝降,一边悄然包围了乃儿不花的营帐。
乃儿不花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去见朱棣。面对败军之将,朱棣纡尊降贵,再三款待,乃儿不花大为触动,他对这个燕王心悦诚服,下定决心归顺大明。可朱棣并不是朱元璋理想的接班人。
或许是嫡长子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朱元璋去世前没有把江山交给有勇有谋的朱棣,而是交给了朱标之子,性格仁慈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登基之后立即进行削藩政策,朱棣的兄弟死得起,伤的伤,被软禁的软禁,朱棣知道自己也难逃一劫。所以朱棣一边装疯卖傻,一边拉拢精兵强将,在北平燕王府里,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朱棣,决心夺取皇位。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在燕王府起兵,经过4年的拉锯战,长驱直入,打入南京。年轻的建文帝惊慌失措,在南京城内放了一把火,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南京显然不是朱棣的理想地盘,大明的历史需要由新的胜利者改写。面对北元强敌,他有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天子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