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19岁“跳楼女孩”案宣判,父亲坚决上诉!生命凋零谁之过?
4月10日,甘肃庆阳19岁“跳楼女孩”李依依(化名)案件宣判。被告人吴某厚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2016年9月5日,庆阳六中老师吴某厚曾在李依依生病需要休息时,对她进行猥亵。之后李依依被诊断为患抑郁症和创伤性应激障碍,曾有4次自杀未遂。三次是服用过量药物,一次是跳楼自杀,被警方和消防官兵及时营救。
2018年6月20日,甘肃省庆阳市一商场8楼平台,李依依跳楼自杀。期间还有人现场起哄怂恿她“快跳”,甚至还有人将全过程网络直播。
李依依的父亲告诉记者,李依依跳楼自杀和被告人吴某厚猥亵之间,被指没有因果关系,没算入起诉内容。他表示很难接受这个判决结果,会继续上诉。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猥亵女孩的老师,现场起哄的人,冷漠的围观者……女孩虽不是你们亲手杀害,但她内心的崩塌,你们人人都推了一把。
猥亵女孩的老师,觉得女孩不过是极其弱小的力量,毫无回手之力,自己这样做,既满足了兽欲,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就算东窗事发,也没什么。女孩连证据很难提供的出来。
现场起哄的人,觉得自己就像看杂技耍猴的观众,恨不得事情闹得更厉害,满足自己猎奇的欲望。这年头,看过跳楼的没几个。他甚至还觉得自己在这儿站了半天,付出了时间成本,要是看不成,亏了。
冷漠的旁观者,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场起哄他们不参与,劝导女孩他们也不参与,就看看眼前这帮人能怎么折腾。满足了好奇心之后,扭头就走。
未成年人侵害犯罪成本低,对未成年的伤害却不可估量。
该如何推动立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受侵害后的心理创伤修复,该如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渣?
1.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相对薄弱,遇到侵害取证难,又极易被威胁恐吓、被控制。
法律讲究谁主张谁举证,未成年人自身能力不够强大,社会经验不足,又容易轻信。举证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甚至纯凭运气。
而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侵害成本显然比侵害成年人要低很多。尤其是处于特殊高话语权角色,比如老师、家教、父母的朋友……未成年人面对这些人的侵害,无论从被反抗的几率、力度都比侵害成年人要小的多。
很多未成年人甚至因为怕自己说的没人相信,或者说出来反而被父母责备,甚至因为侵害人的恐吓而害怕,于是选择缄默。
2.14-18岁,容易被侵害人钻空子的年龄,让侵害人更容易选择这个年龄段进行低风险侵害。
庆阳“跳楼女孩”事件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的鲍毓明事件。那个受害少女该如何讨回公道,是否会轻判或者不了了之?
两起案件,有个共同点。被侵害人在被侵害时,年龄都大于14岁,小于18岁。
14岁以内幼女被性侵,直接从重处理,以强奸论。而大于14小于18岁这个年龄段,虽然属于未成年人,判断能力、行为能力却也远不及进入社会的成年人,但因为已大于14岁,如果成年侵害人能证明被侵害人属自愿,就会直接影响案情走向,甚至能让侵害人脱罪。
同样,猥亵14岁以下未成年人,可直接认定为猥亵儿童罪,并不要求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式强制进行;而14岁以上,则是需要有前提条件,以强制方式进行,才能被认定为强制猥亵罪。
14-18岁,成了一个特殊年龄段。这段时期,处于女孩和女人的临界,却极容易被侵害人钻空子,实施低犯罪成本的侵害。
3.未成年人受侵害后,对他们心理创伤的修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未成年人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成长期。他们一旦受到侵害,内心状态的不稳定、纠结、恐慌远远高于成年人。
他们面对侵害时,甚至可能因为恐惧而闭嘴、压抑、无力反抗。
这时候如果他们说出来,一定是经过反复心理斗争,前思后想,才说出来的。
而当他们说出来的时候,父母的态度,父母能为他们争取的保护、支持、以及心理疏导的力度,直接决定了他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尤其对于心理创伤修复这部分,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
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后,巨大的内疚感、愤怒、恐惧交织在一起,内心激烈的冲突和矛盾。经过时间积累,抑郁、自杀成了他们选择的解脱方式。
他们内心的纠结、痛苦,无从排解,无法释怀。他们的心理创伤,就这样被搁置了。直到他们无法忍受而爆发。
父母该怎么做?
一、从小给孩子充分的爱和接纳,让他们知道父母是最坚强的后盾
习惯指责孩子的父母,注意调整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少指责,多理解。多告诉孩子方法,而不是告诉他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让孩子感觉自己怎么做都是错。
你的不断指责,可能会堵上孩子在真的遇到委屈和挨欺负的时候,想要倾诉的嘴。
二、性教育不可忽视。不要让坏人给你的孩子做性教育。
别觉得对性教育羞于启齿,或者不知从何说起干脆不说。孩子不是活在真空里。这个世界上,好人、坏人、变态……什么人都有。
你必须告诉孩子底线,孩子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界限。
管你什么人,侵犯了我的界限就是不行。
男孩子:短裤遮住的地方,女孩子:背心和短裤遮住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私密部位。
幼年时期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约定安全范围,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姨……可以摸私密部位。其他人一概不行。长大具备自理能力了,安全范围就慢慢缩小到:谁也不能随意碰私密部位。谁碰了,立刻明确拒绝,反应激烈也没问题。同时回来一定告诉爸爸妈妈。
我孩子现在不到3岁半多,他洗澡的时候,私密部位我们都让他自己来洗,并且会时常在洗澡时告诉他,这是你最私密的地方,别人不能碰。
三、让孩子了解并相信自己的情绪
可以给孩子念各种情绪的绘本,让孩子了解并相信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我国古代有:喜、怒、忧、思、悲、恐、惊。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Plutchik)提出了八种基本情绪:悲痛、恐惧、惊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
除此以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更详细的情绪描述,比如难过、痛苦、兴奋、快乐、紧张、害羞、伤心……
让孩子越多的了解情绪和情绪描述,孩子越对自己的感受能做到心中有数。
所有感受都是正常的,都值得被尊重。真实的内心感受,无论正面或负面,都可以随时告诉父母。
尤其是如果有人让他感觉到难受、痛苦,一定不要强迫自己隐瞒、压抑和忍耐。
四、对孩子无条件打开沟通的大门
多少人小时候跟父母黏在一起,长大了,话都不愿意说一句。有时候和父母在一个房间待着,愣是挤不出一句话可以聊。
你可以说,这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也可以说,真正的爱就是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但是对亲子关系来说,想半天都不知该什么,有三种情况:
1.平时缺乏陪伴,没共同经历太多事儿于是没有共同话题;
2.习惯了大家长做派,孩子说什么父母都居高临下指点江山,搞得一聊天就演变成说教,时间久了孩子决定闭嘴;
3.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和子女都不善言谈。
如果是前两种,改改吧。多陪伴,多倾听,少发表高谈阔论。
如果是第三种,不禁让我想起《请回答1988》里的崔泽和他父亲的关系。父子俩平时都不善言辞,但父子感情很好。父亲从小一直尽心尽力抚养崔泽长大,父子俩都暗戳戳对彼此好,而且大事上也会坐下来好好沟通。
比如崔泽爸爸喜欢善宇妈妈,小心翼翼的问崔泽,自己能不能跟她在一起。崔泽真诚的对父亲说了好多心里话,他理解父亲,而且认真的告诉父亲他希望父亲幸福快乐。这一大段沟通,和平时他们不善言辞的日常,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当父母给了孩子充足的爱、接纳和陪伴,愿意倾听和理解孩子,在需要沟通的时候,孩子自然第一个就会想到你,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沟通大门的打开,无形中就给对孩子的保护加了把坚实的锁。
写在最后
未成年人,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保护他们,就是保护社会未来。而从预防被侵害,到不幸受侵害后的心理救助,再到严厉的律法严惩侵害者,每一环都得到重视,直到形成最终闭环,才能真正减少未成年人侵害。
不要以为侵害离你很远,就漠不关心,只当看客。
冷漠和遗忘,正是默许和滋生罪恶的隐秘温床。
附上我曾写过的鲍毓明事件的文章:
鲍毓明涉性侵案,除非没发生性关系,其他什么都不叫反转
#庆阳女孩跳楼案# #性侵# #鲍毓明#
我是海边小鱼,一个爱音乐、爱双语,爱写作、爱理财的多栖妈妈。重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关注@育儿简单派 跟我一起深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