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寻开心”的老魏
■本报记者 孙海苗
日前,趁着好天气,74岁的老魏一大早就出门了。作为“市民巡察团”的志愿者,他像往常一样,徒步去相关街道的小区,边走边观察,拍摄不文明现象的影像资料,监督整改情况,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这,已经成为这位公益志愿者的“必修课”。
退休教师魏甫把参加公益活动,称之为“寻开心,度光阴”。从魏老师到魏会长,再到魏公益,三个不同的称呼,都指向这位有情趣有意思有故事的人。老魏属牛,常以“老黄牛”自喻,确实也是名至实归。
魏甫1949年11月出生在马渚开元一个贫困家庭,命运多舛,不满周岁母亲就因病撒手人寰。23岁时,这位仅有初中学历的农民,有幸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此后,转为公立教师,从开元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到余姚镇成校再到社区教育学院,从扫盲干部、工农业余教育干部到成教干部,从村民扫盲、文化教学到职业技能培训,这一干就是38年,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做老师是幸福的。直到现在,不少曾经的学生见到他,仍然亲切地叫上一声“魏老师”。
魏老师曾经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在余姚镇成人学校期间,头脑活络的魏老师还曾经“下海”,创办了余姚市第一个民间就业介绍所,主动服务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和职工下岗分流,也增加了单位收入。让人佩服的是,魏老师还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的“学习达人”,在提升自身学历的同时,他与时俱进,一直对新知识新事物保持着好奇心,50岁学开汽车、54岁学用电脑、58岁开始学视频拍摄、影视制作。退休以后,创办了“魏老师影视传媒工作室”,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拍摄资料,制作专题片,可谓创业创新之心长青,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魏会长的身份则是在退休以后获得的。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2010年退休以后,魏甫有了更多的时间“寻开心”。他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影视爱好者经常在一起创作、交流,大家决定成立一个服务影视爱好者的民间组织。经过多年的筹备,“余姚市影视协会”终于在2017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正式成立。魏老师众望所归,当选为首任会长。协会坚持“回馈社会,奉献人民”的理念,用光影记录时代变迁,用影像抒写奋斗精神,70多名会员活跃在全市各行各业。他还影响、带动了一批会员和社会人士,一起投身公益事业。在他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协会进驻了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余姚公益场”,连续多年开设“公益讲堂”,建立“公益志愿”服务队,向市民传播普及摄像、摄影基础知识,参加培训的达1600多人次。协会在汪巷、瑶街弄等五个村建立了美丽乡村创作基地,定期开展采风创作,为村民免费拍摄证件照和老年照,大量作品在优酷网、土豆网等网络媒体以及朋友圈发布,优秀作品在各级媒体刊播,为提高美丽乡村知名度、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3月,魏甫被评为全市乡村振兴和品质城市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这是对这位老人发挥余热的最好褒奖。
魏公益,又一个新的头衔。2020年年底,老魏卸任影视协会会长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公益活动,在“寻开心”中寻出了乐趣。他报名参加了“市民巡察团”,发挥影视拍摄的特长,助力文明城市建设。针对某小区消防通道经常被乱停放的私家车堵塞的情况,老人连续去拍摄了五次,与这些乱停放的车辆“扛上了”,在文明办和物业公司的支持下,小区“生命通道”的安全隐患终于解决了。某城中村的停车难问题,老人也“盯”了多次,使相关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展现了“啄木鸟”的作用。
老魏的妻子周爱珠是一名退休职工,平时也在做志愿者。2018年,从阳明街道新城市社区乔迁到梨洲街道白云社区后不久,就加入了市中医医院的“杏林阳光”志工队。“她竟然比我还要积极,医院里要求早上七点半到岗,她七点就到了,不是她做的事,她也会抢着去做,不是她的班,也帮着去做。”老魏既心疼妻子这么辛苦,又开心于妻子对志愿工作的认同。
周阿姨每周一次去医院做志愿者,为老年患者服务,帮助挂号、取号、就诊、取报告单等,非常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她做公益有劲头,这样,我做公益也更安心了。”魏老师笑着说,“现在家里最多的是红背心、红帽子,我有她也有。”
这样的“寻开心”,老魏一直乐在其中。
图为志愿者魏甫为社区活动拍摄资料。 通讯员 叶玲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