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战神李定国,因叛徒告密,未能全歼吴三桂
清军来势汹汹,十一月,中路多尼部击败冯双礼,攻陷安庆、曲靖。北路吴三桂击败白文选。南部卓布泰部攻陷安隆,李承爵
战死。李定国得报,亲自率领三万兵马前来增援,在罗炎河、凉水井与清军展开激战。明军英勇阻击,初战告捷。之后由于刮起北风,又不小心失火,引燃茅草,清军乘火势猛攻,明军抵挡不住。罗炎、凉水井大营被清军攻破,明军不得已退守北盘江。李定国的妻子及家属被卓布泰抓获处死,明军精锐部队受到致命损失,但是,这并未使李定国气馁,他说:“事情既然已经这样,还有什么话可说,唯有把我的忠心献给大明,死而后已。”
因兵力不足,且为了保护永历帝,李定国不敢恋战,退回昆明,随后护送永历帝至永昌(今云南保山)。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几路清军于昆明会师,之后大举进攻永昌,永历帝于腾越州(今腾冲)避难。李定国派兵保护永历帝先撤,然后自率精兵断后,随后渡过怒江。过怒江之后,有一山叫磨盘山,位于怒江西岸,是当地的一座穹岭。李定国举目四望,见“径隘箐深,屈曲仅容单骑”。他考虑到吴三桂屡胜之后,已不存戒备之心,决定利用这里的地形伏击清军,一洗耻辱。同时,考虑到磨盘山距腾越州很近,他请永历帝不要停留,继续后撤到边界之外。
李定国充分利用地形特点,设栅数重,埋伏三道伏兵。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玺为“三伏”。约定在清军过了山顶,进入三伏后,发号炮为令,三伏并发,首尾横击,必无一骑逃脱。吴三桂在大理击败白文选部队,随后清军渡过怒江进至磨盘山下。吴三桂环视四周,只见磨盘山高矗其间,除了一条屈曲小路,别无路径可寻。地形如此险要,行军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要格外留心,谨防伏兵。但吴三桂却不在意。他自昆明出师,一路追剿,把白文选撵过澜沧江,行军数百里,无一人抗拒。他自以为李定国已逃远,近处不会有明军,因此,便下令军队继续前进,欲越过磨盘山追击永历帝。
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间小道,摆成一字长蛇阵,鱼贯而行,随后开始登山,持续不断,上山的清军已有一万余人,但仍没有看出有伏兵的任何迹象。突然,有一人赶到吴三桂军前投降。此人名叫卢桂生,是南明永历政权大理寺卿。他向吴三桂泄露了李定国的伏兵之计,指出清军已经进入包围圈。吴三桂大惊失色,急令停止前进,部队速撤,并搜索伏兵。同时,命炮兵对准四周树丛发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隐蔽在第一道埋伏线的窦民望,知道埋伏已被识破,不得已,只能出战,第二伏的明军也冲出救援。双方在山上接战,短刀肉搏,血肉横飞。
由于卢桂生投降告密,打乱了李定国的部署,使他无法统一指挥,明军各自为战。但李定国仍据险督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不久,卓布泰部、多尼部赶到,增援了吴三桂,而明军损失殆尽,孤立无援。李定国悲愤不已,率残部撤退,去追寻永历。磨盘山战役中,李定国设伏三道,可谓天衣无缝,但是由于战前出现叛徒导致机密泄露,计划中的伏击战被迫打成了阻击战,致使没有将吴三桂带领的清军全部歼灭,而南明军最后的精锐也在血战中伤亡殆尽。经此一战,南明的军队再也无力对抗吴三桂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