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孟子性善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孟子儒家亚圣,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承了完善了孔子仁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四端理论,侧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谦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世人都不忍小孩深陷虎口,掉入深井。同情心即人善心,人善心非人后天教育而来,天生有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分,是因为人皆有习性。因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不同,有些人善心后天得到稳固,强化,有的人善心后天弱化乃至丢失,变的自私自利。因此教育人们修德固本,永保善心成为儒家学派的首要任务。
孟子说,君事臣以义,臣事以忠,忠义皆来源人之善心。无论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应忘记自己的善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恶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其所不能。磨难困境无改人之初心,反而增强其不忍人之意志,立志修德将仁爱推之于天下。人因有善心,故能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者大仁大爱也,人能行大仁大爱于天下,天下之人岂不乐助之。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修的就是善,善为仁之本。
孟子说义,宜也。事人以义,人与人之间关系合宜。合宜则融洽而和谐。内在的善表现于外在的义,故有舍身取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义表现于人的行为就是礼,所以情发乎于心,止之于礼。善义皆应符合礼义。人之行为符合礼义谓之美,故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有知心,善应有是非曲直。善无是非之准则,则是私心。私心,人之恶欲也,亦是恶之根源。因此人性本善要求人守四端,知仁义廉耻,否则人与禽兽何异。
现在的我们的确应好好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修身立德,好好悟悟自己的本心,好好学学国学,也许人就不再复杂,烦恼不再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