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是哪个朝代(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经久不衰。
传说,在花木兰出生时,木兰的父亲朱天禄,人至中年,也无子嗣。他极其渴望有一个孩子。一天,他在木兰树下做了一个梦,梦见玄帝赐给他一个孩子,玄帝要这个孩子为汉室建功立业,要让其多习书文,勤操武艺。
其后,朱天禄的妻子便怀孕了,次年的四月,木兰便出生了,他的父亲为她起名为花木兰。
花木兰,出生在东汉北魏时期。
漠北有柔然,屡屡进犯。朝廷为了击退柔然,在民间招募士兵,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男丁。可惜,花木兰家只有她,一个柔弱的女孩子。看着两鬓已泛花白发的父亲,木兰若有所思,闷闷不乐。所以才有“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依然决然替父从军。
木兰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退路的人,只有坚决的选择出路。
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也可以凭借胆识,做出惊人的举动,是“文”是“武”,都不那么重要了。
她只能选择坚硬的铠甲,放弃闺阁女工。
铠甲,在木兰的纤纤素手中略显得沉重,不过,战争的希望就在前方。
她坚毅的目光,在眼睛中熠熠生辉。不过,战争的残酷也泯灭不了和她一起想战胜回家的战士们。
中唐诗人韦元甫有诗云:“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尽忠是木兰、甚至是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人士永不可摧的信念,有了信念,精神就有了依托,外来的刀剑就不可怕。
保卫家国,捍卫家国的尊严,成了木兰心目中坚不可摧的信念。燕山胡骑的弯弯刀,是割不断他们心中坚持的必胜信念。
保家卫国成为他们心中的正能量,充斥在和她一起作战的战士们的血液里。
选择征战,选择出击,选择不退缩,是战乱时期战士共同的努力目标,也是木兰替父从军的必然。
她不再只是家庭的孝女,而是背负着责任与使命的女战士,能驰骋战场,能手执刀剑奋勇杀敌,成为能保卫国家的人。
也许,花木兰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环境里磨砺了坚毅的意志,成为了有钢铁意志的人,和战士们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路途里看尽了苦难,有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豁达与坦然。
只有经过了苦难的人,只有经历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人,才懂得生命的可贵。
没有了超出常人的经历,哪能得到“女英雄”这一称号,并被后世的人们口口相传?
北魏的战士们,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木兰也由此回到家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所有的一切都是经历过才能获得。此时的花木兰,不仅是家里人的骄傲,更是民族的骄傲。
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花木兰的英雄气概,还不说我们更喜欢花木兰果敢的抉择,与渗入血液的不服输的女性气质。
我们更喜欢一个有独立思想,有家国情怀的、有“花木兰”气质的人。
作者:辛亮亮,语文教师,写人物故事,读有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