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苏州“五七一工程纪要遗址”
站在这个门口,立刻有一种肃杀的感觉,脚下在踌躇是否要走进去。虽然旁边写着某某宾馆几个大字,但毕竟这里不是普通的地方。和同来的朋友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往前试试。我们通过旁边的人行道向里走,担心的厉声喝问并没有出现,看门的保安无动于衷,甚至连看都没看我们一眼。
走进院子,第一感觉就是精致。小亭、廻廊、水池、假山,古朴幽静。亭子边,一棵高大的白玉兰,满树盛开,一只只玉手承接着暖阳,昭示着春天的到来。曲缓的小路,绿树掩映,绿树间是一座座同样精致的江南式建筑,粉墙黛瓦,外表并不特殊,但却透着矜持与神秘。
我们一边往里走,一边寻找着那个神秘所在。大约在院子中间的位置,有一座不一样的小楼,小楼除了精致又多了几分庄重,门前有高大的柱子和走廊,还有高大的假山石和松柏。楼前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丽夕楼。门边还有个更大的石牌,写着“蒋纬国故居”。
一只桔猫在树下慵懒地洒着太阳
但是,小楼大门紧闭,上面挂着警示牌:“内有住客,请勿打扰!”在这里住的肯定不会再是蒋家的某人。现在这里是一座宾馆,这座小楼是宾馆的一部分,号称7号楼,谁都可以住进去,但却不能随便参观,有些遗憾。
走过故居,忽然发现紧挨着故居的一个车库门顶上也有一排大字,这几个大字就像电影里的推镜头,一下子推到了我的眼前——“571工程纪要遗址”。这也是我今天要找的地方,但出现的也是那么突然,本来还想去好好找找的,没想到就在眼前。“蒋纬国故居”、“571工程纪要”,两个时代,两个人物,两段完全不同的历史和事件,却在这里紧密地连系着,一同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遗址是对外开放的,但从外观看上去,不过就是一个车库,两扇大门向两边敞开,车库里停放着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这真的是一个车库,面积只够停下一辆红旗轿车。车库的墙上挂着有关于林彪活动的照片和文字介绍,车的边上立着关于这辆车的介绍。
这是林彪曾使用过的座驾,透过玻璃向里看去,前排是一个完整的沙发座,连同司机可以并排坐三个人;后排也是一个大沙发,车窗上挂着百折窗帘,半掩着,里面的空间十分宽敞。可以想像,当年一个大人物就是坐在这个后座上,一边闭目养神,一边思考着他精心炮制的“571工程”。
难道 这个曾经轰动一时,差点改变中国历史的571工程纪要遗址,就是这么一个小车库和这一辆红旗车吗?571工程就是在这个车库里炮制出来的吗? 应该不可能吧。但在车库里除了这辆车和有着林彪的介绍以外,并无它物。正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发现车库还有个后门。这是一个很小的门,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我试着走进去,原来这个小门是一个防空洞的入口。
防空洞入口
沿着台阶走下去,进入了一个很深的地道。地道有一人多高,宽度只能勉强供两人相向而行。刚进地道不远,就可以看到边上堆着一堆箱子,箱子上标注着弹药的型号。这是一堆军用的弹药箱,应该就是当年堆在这里的吧。
通风设备,如果停电可以手摇通风。
在昏暗的灯光下,继续往前走,通过一个交叉口,地道拐了一个弯,空间忽然宽大起来,地面和墙壁上都装饰着红色的条形木板。这是一间办公室,办公室只剩一张老式的木制办公桌,后面摆着一把圈椅。走过这个办公室,又走进了一个同样装饰着木板的宽敞空间,里面摆着几个沙发,这是一间会客室或会议室。这两个地方应该就是571工程纪要的核心地点,这些桌子和沙发,应该就是炮制571工程纪要的道具了。苏州的“五七一工程纪要遗址”,是当年林彪反革命集团制定“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发源地。
这个遗址,除了这个不算太长的防空地道、地道里堆着的弹药箱、办公室、会客室和墙上挂着的照片、文字,没有太多的东西可观瞻。但有这些东西已经足可以展示一段曾经令中国人惊愕的历史事件了。
这个地道不算太长,基本就是建在蒋纬国故居的地下,这是当年林彪在这里居住时大兴土木兴建的。地道最后沿着一个坡道上升到地面,从后面的一个小门出来,到达故居的后花园。
同来的朋友说,今天大有收获,我在苏州已经二十年了,没想到苏州还有这个去处。
欢迎和感谢关注:画说摄影
#摄影头条##街拍中国##头条图片##头条奇葩百科##随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