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什么(著作《说文解字》介绍)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的撰写,时在东汉前期,正值今文经学逐步衰落,古文经学日益兴起的关键时刻。
汉初,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汉武帝末年,有人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一批古文儒家经典。
从文字的形体到经书的内容都与当时流行的经典有所不同,称为壁中古文,也称为古文经
(这些文字实际上是战国时的文字)。
而隶书写的经书称为“今文经”。
汉代隶书是通行文字,当时已很少有人懂古文字,刘向、刘歆父子对古文经进行了考释、整理,古文字(小篆和六国文字)方始为人们重视。
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古文学派。西汉至东汉初年今文经学流行,国家设立的经学博士都是今文经学的人,古文经学受到排斥。
东汉时许慎与许多著名的学者一道揭起“古学”(包括古文经学与小学)的旗帜,同今文经学较量。
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后,古文学派渐渐占了优势。
古文学派在学术上以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为基础,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说文解字》的成书提供了条件。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人。
大约生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约卒于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任过汝南郡功曹、太尉府南阁祭酒、沛郡洨(今安徽固镇东)长等职。
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贾逵任侍中骑都尉时,从师于贾逵。许慎精通古代典籍,被时人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东汉时,文字混乱,书写异形,说解不一。其时,隶书已完全替代小篆,成为通行文字。
隶书的形体很多都失掉象形的原意,而一些抱残守缺的“俗儒鄙夫”就隶书胡乱解说文字、经义,随心所欲。
甚至认为“隶书为仓颉时书”,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今文经学派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文字,认为古文字是一些“好奇”的人故意改变隶书的字形而造出来的。
许慎对乱解文字、经文的现象非常愤慨,认为“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之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所以穷毕生之精力撰成《说文解字》一书,以此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均见说文解字·叙》)。
使人们明了文字的本源和变化的原理。约从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许慎开始《说文解字》的写作。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初稿。
永元十二年至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00—110年),许慎与马融等50余人在东观(汉代国家图书馆)校书。
他充分利用接触到的古文字资料,包括《尔雅》、《仓颉篇》、《仓颉故》等,据以补订《说文解字》。
至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病中的许慎派遣儿子许冲把写定的《说文解字》一书上奏朝廷。
《说文解字》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字典,它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我国近2000年来的语言文字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