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谁说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及出处)
电影《战狼》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成为中华最强音,让人热血沸腾。
是谁最先喊出这句话的呢?穿越史海,是汉朝时期一个叫陈汤的古人,在2058年前,最早喊出这句振聋发聩的声音,在历史天空回荡了两千多年。
汉朝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前91年―前49年)在位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争当老大,郅支单于一枝独大后对大汉朝开始不放在眼里,先是囚禁了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
汉朝三次派出使节向郅支单于要被杀害的使臣遗骨,但都被拒绝,还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
以嘲讽的口吻说自己住的地方很不好,想要投奔大汉王朝,准备把儿子派过去作人质呢。
陈汤(?—约前6),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
陈汤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后流浪到长安,受富平侯张勃赏识。
初元二年(前47年),张勃向朝廷推荐了陈汤,被任为郎官。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校尉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带着一支护卫军队出使西域。每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陈汤都登高观察地形并做好记录。
到了西域地界时,陈汤对甘延寿说:
“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如果放任他肆意妄为,则必成为汉朝的隐患。现在他居地遥远,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属国的兵员,先发制敌,直接去攻击郅支,就能一举成功。这是我们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甘延寿认为他说的在理,说要奏请朝廷后再行动。
陈汤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认为不可行。”
甘延寿认为还是要奏请,这时他得病了。紧急之下,陈汤矫诏圣旨,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属国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听到这一消息大吃一惊,欲制止。
陈汤以威胁的口气说:“大军已经汇集而来,你还想阻挡大军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
覆水难收。甘延寿这能依从陈汤“蛮干”。陈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己方的优势,就近发兵,完全出乎郅支单于之预料。
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四万大军经过几番作战,攻破了郅支单于所在的城池,军侯代理丞杜勋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汉军大获全胜。结束了匈奴对西汉的长期威胁,匈奴至此没落,直至最后北迁。
《汉书》的记载,甘延寿、陈汤上奏书自我弹劾假托皇帝诏令,陈述用兵情况。
他们在奏书中说:
臣等听说天下的大道理,应当是天下一统,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强汉。……郅支单于残酷毒害百姓,罪大恶极通达到上天。
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诛伐,依赖陛下的神灵,阴阳调和,天气晴朗明丽,冲锋陷阵打败敌人,斩了郅支单于的首级以及杀死了名王以下的人。
应把所砍的头悬挂在高街蛮夷的官邸间,用以昭示万里之外的人,让他们明白违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
陈汤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博采众长,颇有将帅风范。但他又经常受贿,贪得无厌,最终因此被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
汉朝凭借着其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匈奴和越南,北塞、西域等蛮夷顺眉顺眼,甚至有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大汉王朝锋芒毕露,就是这样霸气。
汉朝军功最强,历史最长,文化最久。“三最”光耀千秋。
中国人口90%以上是汉族,没有哪个朝代能够做到像汉朝一样,对中国的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