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哪部作品(名著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诞生于清代康乾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说是高峰,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四部古典长篇小说中,只有《红楼梦》与《西游记》是作家个人的艺术创作劳动,为什么这样说呢?
是因为,其他的两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经过了话本小说的创作过程,凝结着集体创作的烙印,发展到最后,才由个人进行艺术加工而流传于世。
然而,《红楼梦》和《西游记》,特别是前者,则是完全是有着完整的艺术构思和故事情节;
由作家单独完成的长篇小说,达到了古典小说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甚至至今仍然无法超越——这也是《红楼梦》具有无穷美学魅力的奥妙所在。
《红楼梦》一经流传,就很快在当时的知识阶层以及城市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艺术效应。
清代学者硕亭在其《京都竹枝词》这部著作里,曾经收录了当时人们评说《红楼梦》的一首诗:“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就可以证明《红楼梦》确实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为知识阶层和城市社会兴趣盎然的“谈资”。
如果细究,为什么《红楼梦》能有这样大的社会效应呢?这是因为,这部长篇小说具有在当代世界里具有非常宝贵的艺术品格和语文教育意义。
这首先表现在《红楼梦》在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穷途末路之时,在浓重的黑暗里闪耀出新的思想的一抹异常绚丽的亮色——这就是人和人性的觉醒。
人类的思想史,按照自的内在发展规律在发展在运动,这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必然性决定的。
也就是在《红楼梦》出现的同时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启蒙运动的关键在于人和人性的觉醒,对抗中世纪的专制压抑;
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至少曹雪芹具有自觉的然而又是在感性层次上提出了如同欧洲启蒙运动相同的新的观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萌芽。
新的思想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冲击,《红楼梦》之所以能迅速在知识阶层和城市社会流传开来,这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话说回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两小无猜”的境遇里顺乎人和人性的发展,自然而然产生了追求自身自由和向往精神解放的迫切要求。
这是长期处于封建专制思想和社会制度压榨下的人的精神叛逆——尽管这个叛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毕竟是暗夜里的一丝希望的曙光。
这一丝曙光,成为其时知识阶层和城市社会摆脱传统势力的思想解放的动力和具有理想色彩的东西。不能低估这个思想解放的“动力”和“理想色彩”的东西,这实际上就是《红楼梦》所蕴含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表现在《红楼梦》的汉语艺术的“变革”上。
我国的古代汉语,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里,几乎没有“变革”,从先秦诸子到清代,其语言词汇和语法“一如既往”,几成固定的语言表现形式。
正如有学者指出,假如把清代“桐城派”散文,隐去其作者,与先秦诸子以及顺流而下的唐宋散文几乎看不来有多少本质的区别,缺少生命力的语言正好适应了自从汉代以来的封建专制思想的表现。
然而,《红楼梦》的出现,打破了原先古典汉语的僵死状态,吸收了大量城市与乡村的活的语言;
以及接近口语的语言描写风格,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语言之风,激荡着人们的心灵,而这样的新的语言也同样焕发起来人们的语文阅读热情。
再次,《红楼梦》的出现,是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文体的更新和发展。在古典长篇小说未经诞生之前,我国古典文学的文体大致经历了诗到词到散文到戏文的历程。
这些文体呢,在其形成之初和成熟阶段,确实振兴起来我国文学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然而,随着现实世界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的步伐,人们强烈地期待着新的文体的出现,能容纳和反映出当下丰富多彩和错综复杂的新的历史境况。
这就是古典长篇小说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文化发展必须满足人们日渐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矛盾的内在发展的追求。
而《红楼梦》与其他古典长篇小说则正好应和了人们的这一精神追求,成为人们阅读的新的文体而得以更加广泛的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