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还对他如此宠信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到和珅都会联系到什么?巨贪,奢靡,不得善终?其实他更为人所津津乐道是他独有的处世之道。何为处世之道,笔者认为在和珅的年代无非是两种体现,第一种是经济方面的造诣和头脑,其次便是与人相处时的情商和能力。这也是和珅能够在当时的朝局中如鱼得水,并且贪财敛富的关键所在。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于细微处见真章,和珅的本事就是从来不会让自己立于溃败之势,并且从细节处逆转格局。就比如和珅对于内务府亏损这件事的处理,很多官员建议增加赋税或是节省财务这样的办法,更有甚者去纠察贪官污吏来增加收入。但是内务府的情况却没能好转起来,这时和珅上任内务府。朝中许多大臣面对内务府这摊烂泥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和珅却通过一个小手段来扭转现状。
首先就是关于“议事银”的设立,从根本上杜绝贪腐或是民生问题仅仅是解现时之困,民生永远不会毫无灾难,贪官污吏也不会完全禁绝。这“议事银”的设立就是两者斡旋的根本保证,其中掐准的正是大清官场的现状。
当时大清的满朝文武虽是地位超然,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事失去一切。而当年乾隆皇帝正是大兴搞文字狱的一把好手,所以此时急需一个保命的措施稳固现状。而和珅推出的议事银正是切中了这一痛点。议事银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于犯罪官员的赎罪,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不会东窗事发。效果很明显,提议一出,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交钱,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存在罪过,而是为明天的平安买一份心安。这么一说是不是很耳熟,这议事银不就是现代的保险吗?只不过运作的形式不同罢了,这样一番作为,使得原先内务府常年亏空的银仓一下就充裕起来。
如果说这件事对于和珅是能力的表现,那么面对自己的穷亲戚投靠,和珅此举真可谓是人情练达。这件事其实非常有名,那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和珅“晒银子”的事情。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一愣,晒银子,这不是胡闹吗?为何和珅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呢?
其实晒银子并不是什么荒唐的行为,在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确是和珅对于人情处理这一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我们知道人一旦大富大贵,总会有攀附者前来投靠,和珅作为大贪官,地位和财力都是官员中的翘楚,自然也少不了亲戚的攀附。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人的欲望是无穷大的。和珅当然清楚这一点,他不但清楚,还知道如果事情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导致自己惹得一身骚,到时候传他又是不近人情又是数典忘祖,脸上终归是不好看。
这样说来,经济的损失还是其次,做官做到这份上所爱护的其实还是自己的羽毛。和珅连自己的穷亲戚都处理不得当,对于名声的损害是极大的,甚至可能影响自己的仕途。所以和珅一开始对于这件事也很苦恼,开始想给钱打发走,但是亲戚要求是想找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别看只是找份工作,对于和珅这样的人,所安排的都是朝廷要职的工作,即使自己给亲戚安排一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同行者谁又会一视同仁相待。当时候亲戚们借助他的名号四处招摇,和珅的麻烦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面对这样一份烫手山芋,和珅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劝离他们,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晒银子”。银子自然是不用晒的,晒的其实就是亲戚们贪欲。和珅这些亲戚没钱没文化,开始自然不明白和珅所为何意,所以都不敢贸然贪污。和珅在晚上收摊的时候却说了:
“这银子不应该是越晒越少才对吗?看来还是水分太多,得继续。”
这话一出立刻引发了某些人的贪欲,在后续的半个月中,果然有人陆续拿走了两百两银子。和珅并没有对此有所表示,反而在言语上支持这个现象。这就使得亲戚的贪欲逐渐增加,当银子被贪污一千两时,和珅突然表示:
“今年没有好工作了,明年再来吧!”
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行为,照理说和珅完全可以将这些人移交官办,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且亲戚们并没有死缠烂打,而是默默离开。这其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正是人情练达的和珅,处理事情的高明之处。利用贪欲和钱财,操弄人心,和珅仅付出不足痛痒的经济损失,就妥善解决了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很多人说一开始给钱为什么不如后续晒银子的效果,其实银子一开始和珅就打算给了,而怎么给才是关键所在。和珅巧妙地将本应强硬断绝的后患,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温和方式结束,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和珅看见的不是亲戚们需要多少钱,而是他们在经济之外所需要的尊严和脸面。所以常胜者并不是一直乘风破浪走在路上,而是顾全一切可能面对的难题,并且做好预期准备。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让大局成为自己的唯一方向不会动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