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名将论钦陵是什么出身?薛仁贵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吐蕃名将论钦陵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如果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王朝,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忽略大唐王朝的存在。在大唐王朝强盛时,中国是那个时代绝对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或是文化,都领跑世界。唐朝的都城长安,万国来朝,各个国家的使节都在长安聚集,唐朝的皇帝唐太宗甚至被周边的政权称呼为天可汗,可见当时唐朝在那个时期拥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和声望。
但是,却有这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将领,在唐朝实力最为强盛的唐朝前期,居然多次击败唐朝大军,甚至还和唐朝争夺领土,多次从唐朝手中夺走西域的安西四镇,连大名鼎鼎大唐名将薛仁贵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这个人就是公元七世纪中后期的吐蕃名将,论钦陵。
论钦陵此人并非那种原本寂寂无名,之后一战成名的那种将领。相反,他出身于吐蕃最有权势的家族,他的父亲是松赞干布时期的传奇宰相禄东赞,帮助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并且改革内政处理政务,甚至帮松赞干布向唐王朝请求和亲,都有禄东赞的功劳。而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论钦陵的个人能力也相当强悍。
当松赞干布去世后,新的吐蕃赞普由于年幼尚且不能独自处理政务。所以,朝中的大权基本上都是由禄东赞掌控。而当十七年后禄东赞去世,禄东赞的家族依然掌控着吐蕃的朝政大权,原因是禄东赞的儿子论钦陵继承了他的位置。(这里的“论”实际上是吐蕃语中“宰相”的意思,所以论钦陵的真正意思就是宰相钦陵。)
论钦陵不仅在国内像他父亲一样实行强人政治,很快他在军事上的过人实力也展现出来。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在之前已经将居住于青海西部的吐谷浑政权给消灭了的吐蕃,决定继续扩张,而整个青藏高原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让吐蕃再扩张了,于是,吐蕃将手伸向了唐朝西域的安西四镇。夺得了安西四镇后,唐朝的路上丝绸之路受到了极大影响,唐朝和中亚地区的交流被切断。
唐高宗非常重视吐蕃的发展和扩张,决定给予吐蕃一点教训,并夺回西域。于是,唐朝任命了曾经在征伐辽东高句丽和西北回纥政权中屡立战功的名将薛仁贵,作为这次征讨吐蕃的行军大总管。薛仁贵率兵五万,借助送吐谷浑的国主回国的名义,前往了青海准备讨伐吐蕃。他先是和副帅分兵,由自己带大部队前去奇袭吐蕃,而副帅则在后方包围自己这一边的物资。
结果,论钦陵凭借自己敏锐的政治和军事嗅觉,早就料到了自己占领安西四镇后唐王朝可能会派人带兵征伐这种结果,于是早早就做好了与唐军交战的准备,论钦陵亲自带兵从安西回到青海来迎战唐军,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足足准备了四十万人的大军。
当薛仁贵前去奇袭吐蕃并初战大胜之际,论钦陵趁着后方的唐军为了争功而冒进之际,派出了二十万大军以十倍于唐军的兵力,将后方的唐军俘虏,并缴获了他们的物资,唐军副帅战败逃跑。而薛仁贵得知后方被吐蕃击败的消息后,急忙回师增援,而这正好陷入了论钦陵的圈套,论钦陵集合了全部的四十万大军,来围剿薛仁贵的军队,在吐蕃的绝对优势兵力下,唐军大败,薛仁贵只能和论钦陵“约和而还”。
这一战后,吐蕃彻底控制了吐谷浑的领土,唐朝由此失去了和吐蕃之间的缓冲国,这使得唐蕃两国之间的战争注定不会这么容易终结。虽然在上元二年(675)唐朝又再次夺回了安西四镇的控制权,但强势的论钦陵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在仪凤二年(677),论钦陵又再次进犯唐朝凉州。
唐朝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便安排了李敬玄作为征伐吐蕃的最高负责人,而工部尚书刘审礼则作为行军总管一同出战。这次唐朝出动了18万人的大军。论钦陵还是像当初面对薛仁贵的军队来袭那样,提前做好了准备。结果,作为前锋的刘审礼的军队被吐蕃彻底击败,连行军总管刘审礼和副总管王孝杰都被俘虏了,刘审礼甚至因为伤势过重,死在了吐蕃,而王孝杰则靠着自己特殊的外貌捡了一条命。(因为他长得像吐蕃赞普的父亲。)
前锋部队被论钦陵围歼之时,后方作为最高负责人的李敬玄不但没有率兵前去搭救,还狼狈地逃走了,试图借助地势固守,结果差点被吐蕃居高临下攻破,靠着名将黑齿常之率领着敢死队拼死袭营。唐军才得以班师,最后不得不派出监察御史娄师德前去和吐蕃谈判,进行讲和,在吐蕃先侵犯自己一方的情况下,和吐蕃签订互不侵犯的和约。
之后论钦陵又多次带领吐蕃军队和唐军交手,双方互有胜负,这使得论钦陵在吐蕃国内甚至国外的威望越发提高,以至于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唐朝的一大威胁。到后来,唐朝发现新继位的吐蕃赞普不满于论钦陵家族对于吐蕃政权的垄断,于是便试图采用离间计对吐蕃君臣实行离间,由此实现消灭论钦陵的目标。
结果,吐蕃赞普在与大臣合谋后,用到论钦陵的驻地狩猎的名义,将论钦陵的支持者诛杀。而试图起兵反抗的论钦陵却因为手下都忠于赞普,而无法调动军队,最终兵败自杀。之后,论钦陵的弟弟和儿子在论钦陵死后,迅速地投降了唐朝,论钦陵家族对唐朝的威胁才得以解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