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三国周瑜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早已成了家喻户晓,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诸葛亮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
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诸葛亮二气周瑜。周瑜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败了。
诸葛亮随后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叫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嘲讽周瑜,让周瑜气得吐血。
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
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拒绝东吴的要求,却又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名为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实则攻取荆州之际。
不想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吴军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最终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叹而不治身亡。
上述周瑜打算以假虞灭虢之计杀死刘备,拿回荆州,以至于中了诸葛亮之计忧愤而亡,这只是罗贯中的虚构。“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事实是:周瑜确实提出了要攻取西川,但并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夺荆州之实,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番规划的,而且他的战略策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计划是这样的:
与奋威将军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对周瑜的“隆中对”非常欣赏,当即表示同意,于是,周瑜动身回江陵,打算为出征做一番踏踏实实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周瑜、鲁肃
不幸天公不作美,周瑜中途染疾,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岁。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国事,心系统一,给孙权上疏曰: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
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这才是周瑜真正的遗言,表现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狭小气量,而且恰恰是举贤荐能的坦荡胸怀。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才华横溢、仪表堂堂、有统帅奇才的人,这肯定是无所后非的。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这是孙权对周瑜的评价。
“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这是蒋干对周瑜的评价。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这是刘备对周瑜的评价。
由此可见,周瑜是一个文武双全、胸怀宽广的人,而绝非《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的小气和嫉妒。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周瑜心胸广阔,很能容人。程普起初瞧不起周瑜,甚至“数凌侮瑜“,但是“”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终于感动了程普。程普以后非常敬重和钦服周瑜,告诉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由此看来,周瑜绝不是一个高傲、自以为是、心胸狭窄的人,相反,他是胸怀坦荡、大度能容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