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芈姝和芈月关系(芈月和芈姝都嫁给谁了)
芈月是假的,芈姝更是无从谈起。
电视剧里的芈月,居然成了楚威王庶出的小女儿,说实话,这种设定是有道理但是没有根据的。有道理,是因为芈月姓芈,又来自楚国,芈姓是楚国王族姓。没根据,是因为芈月的母亲曾经改嫁,她有两个不同姓氏的弟弟,分别叫魏冉和芈戎。
魏冉的父亲姓魏,芈戎的父亲姓芈,即使芈月和芈戎是同父同母,魏冉也不可能跟他们同一个父亲。而楚威王当时健在,为何会允许自己的媳妇儿改嫁呢?
再来谈谈芈姝这个人物,在《芈月传》中,芈姝成了楚威王的嫡女,是以嫡公主的身份嫁给秦惠文王的,芈月只是她的陪嫁。那么事实上呢?
芈姝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是找不到任何根据的,芈月也是一样。她真正的称呼应该是秦惠文后。而秦惠文后嫁给秦惠文王前,是魏国人,也是魏氏。跟楚国和芈姓不沾边。
所以说,压根就不存在芈月跟着芈姝陪嫁到秦国的这段戏码。两个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过她们的交锋,倒是真的。
一、芈八子前期完全不是秦惠文后的对手。
据目前的史料来看,芈八子极有可能是楚国宗室的一个女子,要不也不可能随便在路上找个楚国小妞就嫁给秦惠文王吧?至少出身得清清白白才行。
两国联姻,哪怕是嫁过去做个小妾,那也不是小事,是关乎于两国邦交的大事。所以芈八子的身份至少是楚国宗室女。
至于秦惠文后,她能够成为秦国的王后,本身又是魏氏,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秦惠文后应该是魏国的公主。否则就是和魏王比较亲的宗室嫡女。
如果不是这两种身份的话,秦惠文后是配不上秦惠文王的,这门亲事秦国也绝对不会答应。
有这种高贵的身份,在秦国的后宫里,秦惠文后自然是可以横着走的那种人。再加上她王后的身份,你觉得芈八子敢跟她叫板吗?
八子只是秦王的众多侍妾中的一个,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属于后宫第五档女人,甭说王后了,就算是一个夫人都能把八子给灭了。
所以说,芈八子在后宫能存活下来,纯粹就是因为她长得好看,讨人喜欢。她还给秦惠文王生了3个儿子:嬴芾、嬴悝和嬴稷,勉强站稳了脚跟。却也只是勉强而已,毕竟地位上丝毫没有提升。
二、秦惠文后吃亏在生的儿子少!
秦惠文后给秦惠文王生了一个儿子叫嬴荡,这名字起得有点风骚,不过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嫡子的身份。在秦惠文王去世以后,嬴荡毫无争议地成为了秦国国君,也就是秦武王。
按照道理来说,未来就没有芈八子和她那三个儿子什么事儿了。尤其是芈八子的一个儿子嬴稷,更是被送到了燕国做人质去了,压根就没机会回国。
这个时候的芈八子日子肯定不好过啊,虽说有俩儿子在身边,可是地位实在是太低,只要她敢跟秦惠文后叫板,被灭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是老天爷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芈八子刚刚有点认命的想法,秦武王这边却出了意外。原来秦武王嬴荡是个大力士,有一次跟人家比赛举大鼎,结果把自己给压死了!
秦惠文后都懵逼了,什么情况啊?再摸摸儿媳妇儿秦武王后的肚子,什么反应都没有。这下子秦惠文后算是彻底完蛋了,因为她只给秦惠文王生了一个儿子,结果这儿子还挂了。
秦国的王位立刻空了出来,但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们,都可以来争夺一下。局面立刻一百八十度大反转,因为芈八子有3个儿子,如果按照掷骰子来选拔的话,那芈八子的获胜率可就大得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秦惠文后还要搏一搏,她打算支持公子壮继承大位,而芈八子则支持嬴芾继承大位。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赵武灵王出来表态了。
三、秦惠文后的失败,源于她的目中无人。
一把好牌被打了个稀巴烂!秦惠文后是秦惠文王的正妻,又是秦武王的生母,这身份放在任何时候,跟芈八子都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她压根就瞧不上芈八子这号人。
可偏偏到了秦武王去世的时候,她居然跟芈八子平起平坐地斗了起来。这是为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秦惠文后觉得人生太过顺利,所以她对人生压根就没有过多安排。
也就是说,她认为就算不努力,自己都是最成功的那个人,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可是她没看到的是,卑微的芈八子,却在偷偷扶植自己的力量。
芈八子让自己的弟弟魏冉成为了秦国的将领,又交好秦惠文王的弟弟樗里疾,使得樗里疾在关键时刻,能支撑芈八子的儿子。
目中无人的秦惠文后,从来没有想过在朝中安插几个自己的亲信,所以说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她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王后、王母的身份,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作用。
芈八子身份虽然低微,可是她的手段很高明。人还是得靠自己活着才行,光靠自带的身份和光环,往往就会跌落神坛。
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之下,芈八子和秦惠文后都失算了,送到燕国做人质的嬴稷居然被送回来做了秦王。
不过嬴稷好歹也是芈八子的儿子,所以说,最终获胜者还是芈八子。至于秦惠文后,则是一地鸡毛。
结局:秦惠文后被杀,秦武王后被遣送回国。
嬴稷上台成为秦昭襄王以后,芈八子牢牢掌握了大权,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宣太后是历史上第一个用太后这个名称的女人,也就是第一位太后。
秦惠文后和公子壮这帮人肯定不服气啊!在嬴稷上台第二年,他们便发动了兵变,结果被魏冉一股脑全部宰了。至于秦武王后,也被赶回了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