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年半,打残3国、取18州,柴荣凭啥可以做到有5大名君特质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
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契丹与北汉相互联络,多次进犯后周。
广顺元年(辽国成历元年,951年,契丹军5万人会同北汉军进攻晋州。
广顺二年 辽国应历二年,952年,契丹军队进入冀州,俘掠丁壮数百人。
显德元年(辽国应历四年,954年),契丹六七万步骑与北汉军一道南进,败于高平。
显德四年(辽国应历七年,957年),世宗柴荣出征淮南,契丹南京留守萧思温领万余骑攻下后周北面沿边州县。
契丹还多次与南唐密谋,准备对后周采取共同行动。
契丹频繁的军事进犯活动,严重干扰周世宗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并直接威胁中原地区的安全。
1、北伐的准备
周世宗显德五年 958年四月二十一日自淮南返回大梁,按照早已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用兵方略,着手北伐契丹与北汉,主要有以下准备:
(1)四月二十一日,派澶州节度使张永德领步骑2万北上守边。
五月,后周成德节度使郭崇出兵攻占契丹所属束城县(今河北河间东北。
六月二日,昭义节度使李筠奏报出击北汉石会关,拔六寨。
五日,晋州奏攻克北汉孝义县(今属山西)。
显德六年 959年三月十九日,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守卫定州西山路。
周世宗这些军事行动,或加强防御,或主动进攻,不仅显示出后周的强大军事力量,也对契丹、北汉军产生了威慑作用。
(2)后周连年征战,军需衣粮的开支急剧增加。
为保证北伐作战的物资需要,周世宗十分赞赏唐人元稹关于按现有田亩征取两税的作法,显德五年 958年十月,命左散骑常侍艾颍等34人分赴各州检定民租。
次年春天,诸道使臣回到大梁,共查实后周统治地区内有230.9812万户,垦田108.5834万顷,淮南州县、人户尚不在内。
广告他只是个小司机,伺候的却是一个富太太,小人物一步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
全国统一按实有田亩征收赋税,即使是豪贵显族也不得减免,农民不合理的负担得到调整和削减。
这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并支援北伐战争起到了一定作用。
周世宗还疏通河渠,发展漕运,建立以大梁为中心的水上交通网,江淮、河南、山东各地的物资都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梁,凡供军之物,皆令自京递送行在,及时供应北伐军队的物资需要。
周世宗完成上述准备后,很快登上了北伐的征途。
2、周世宗亲征,收复燕南失地
显德六年 959年三月十九日,世宗诏令北征,收复被契丹占领的失地。
二十二日,命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与军将高怀德、张铎领水陆军先赴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率龙捷、虎捷、骁武等亲军先赴大名(今属河北)。
二十九日,世宗从大梁出发北上。
四月十五日,韩通奏自沧州修水道进入契丹境内,筑栅于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南,修补堤防,开凿河流进出口36处,可通航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雄县南)。
十六日,世宗抵沧州,当天率步骑数万奔赴契丹境内。
十七日,到达乾宁军,契丹宁州刺史王洪开城投降。
二十日,世宗分水陆两路并进,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
二十二日,世宗乘龙舟北进,舳舻相连,长达数十里。
二十四日,到独流口(今天津静海县西,再沿河道西行。
二十六日,世宗到达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契丹守关将终廷辉投降。
再往西走,水道狭窄,巨船不能航行。
二十七日,世宗沿陆路西进,宿营野外,警卫战士不足500人。
契丹骑兵从附近通过也不敢逼近。
二十八日,周世宗、赵匡胤进入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契丹守将姚内斌降。
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均先后投降。
五月二日,周世宗召集诸将商讨攻打幽州。
不少将领认为周军离开京师大梁42天,收复瓦桥关以南全部土地,功劳很大。
但契丹骑兵都屯聚在幽州北部地区,周军不宜深入。
世宗对这些议论很不高兴。
他当即指示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首先出发,占领固安县(今属河北)。
世宗当天赶到安阳水,命令架设桥梁,准备继续前进。
但世宗不幸患病,被迫停止进军。
五月四日,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奏拔易州,俘契丹刺史李在钦。
五日,世宗以瓦桥关置雄州,益津关置霸州,征发丁夫修建霸州城,派军将韩令坤、陈思让分别领兵镇守。
周世宗北伐仅仅一个多月,收复宁(今河北青县)、莫、瀛、易4州,17县,1.836万户。
周军在北伐中兵不血刃,有征无战,契丹州县望风投降。
究其原因,周世宗即位后,战高平,讨西蜀,取淮南,军威雄盛,远近闻名,对契丹所统治的河北沿边州县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河北州县百姓遭到契丹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迫切希望摆脱民族压迫,实现国家统一。
周军到达瓦桥关,当地百姓纷纷献牛酒,热情欢迎。
此外,周世宗进军迅速,出敌不意,也是迫使敌人迅速投降的原因之一。
3、百井之战与柴荣的去世
周世宗柴荣北伐开始,对于北汉骚扰后周的活动也特别作了防范。
广告家道中落的男子从底层爬起,一步一个脚印,踏上巅峰,过上众美环绕的逍遥人生!
×
当周军占领瓦桥关并即将进攻幽州时,契丹使者一日驰程700里,紧急赶到太原,要北汉帝刘承钧出兵后周边境,牵制后周军队。
显德六年 959年五月六日,世宗命先锋都指挥使李重进领兵出土门(即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东北),主动出击北汉。
二十五日,李重进大败北汉军于百井(今山西太原北),杀敌二千余人。
几天后,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进攻辽州,俘北汉刺史张丕(一作张丕旦及兵士二百余人。
世宗患病后,再无力继续指挥作战。
五月八日从雄州动身,三十日返回大梁。
他自知病入沉疴,将不久于人世,遂着手布置后事。
世宗柴荣立符氏为皇后,封长子宗训为梁王,次子宗让为燕国公。
命枢密使魏仁浦兼宰相,宣徽南院使吴延祚充枢密使,宰相王溥、范质参知枢密院事。
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宰相。
后周北征时,曾谣传点检作天子,周太祖郭威女婿张永德任镇宁节度使、殿前都点检,世宗很不放心,免去他的军职,改任宰相。
另提拔赵匡胤充殿前都点检,掌管亲兵。
世宗有意增加宰相、枢密使的人数,利用心腹大臣掌管政务和军事机密,企图共同维系他去世以后的周朝政权。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病死,年仅39岁,由7岁儿子宗训继承帝位。
4、柴荣何以取得如此成就?
平心而论,周世宗柴荣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行动,使后周在财力、人力、兵力各方面已占有压倒群雄的绝对优势,为北宋统一全国大业铺平了道路。
柴荣即位后,便立下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宏图。
可以想象,如果给柴荣30年的时间,取得的文治武功,肯定要比北宋还要灿烂,至少很大可能可以收回燕云十六州,从而使悬在中原王朝头顶的重剑落下来。
讨伐后蜀得陇西秦、成、阶、凤4州,三征南唐得江北14州,北伐收复燕南失地得宁、莫、瀛、易4州,总计18州。
从西征后蜀陇西、三征南唐,再到北伐收复燕南失地,短短5年零6个月的时间,柴荣何以取得如此成就?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制定稳妥可靠的战略方针
后周统治中原,面临契丹、北汉、后蜀、南唐各国包围的复杂形势。
柴荣针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接受王朴《平边策》中的合理因素,亲自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的统一全国的方略。
他先讨后蜀,继征南唐,再出军河北,并抗击北汉的侵扰,兵力集中,目标明确,而敌人始终无法联合起来,被迫挨打。
后周士气高昂,越战越强,连契丹军也望风丧胆。
倘柴荣不病重早逝,全国统一的重任将由柴荣来完成,决不会落到赵匡胤的手中。
柴荣所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用兵方略,稳妥慎重,积极可行,是指导后周出兵不断取胜的重要原因。
(2)确定主要进攻目标,夺取全局胜利
柴荣三征南唐之战,是南征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
柴荣一开始就敢于啃硬骨头,确定以淮南军事重镇寿州为主要目标,坚决发起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周军围攻寿州,长期久攻不下,而且遭到不小的伤亡。
南唐大军增援,迫近寿州城外,周军更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危险。
但柴荣坚持围攻寿州,决不动摇,结果获得两大明显的成效:
第一,周军攻打寿州,南唐以大军声援,十几万精锐之师被歼在寿州附近或淮南一些地区,再无力应战;
第二,周军攻下战略要地寿州,掌握了淮南战场的主动权,破坏了南唐的整个防御体系,南唐朝野上下悲观失望,唐元宗李璟只有献地求和的一条出路。
这充分显示出周世宗高超的指挥艺术。
(3)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手段
柴荣为削平各地割据政权,促进国家的统一,主要靠发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又不失时机利用政治招降的手段。
后周对南唐作战期间,双方使者仍来往不断。
显德三年 956年初,后周攻寿州取得一些胜利,南唐朝廷先后三次派使者献上金银、绢帛、茶、药,并表示愿意割让淮河南岸的寿、濠(今安徽凤阳东北、泗(今江苏盱眙北)、楚(今江苏淮安东)、光 今河南潢川、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等6州,请求柴荣停战罢兵,谋求两国和好。
柴荣虽未同意,但仍派供奉官安弘道与南唐使者李德明一道同赴金陵,继续商谈。
柴荣分别赐唐元宗李璟与南唐将领诏书,重申后周出征南唐的决心: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要求两国划长江为界,敦促南唐政府从速商议,尽快作出答复。
由于唐元宗不肯割让江北14州,双方谈判没有取得成功。
但柴荣政治招抚的策略促使南唐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李德明被唐元宗李璟杀死。
柴荣接着将招抚目标从南唐朝廷转移到南唐地方州县官将,下诏宣布,凡能认清时机归顺后周朝廷者,原官爵一切依旧,愿回南者听其自便。
给南唐降将许文稹以下1.05万人分别颁赐物品,对其中一些人授予官职。
在此之后,南唐寿州刘仁赡、濠州郭廷谓、泗州范再遇、连水县崔万迪、雄州易文赟等人,在后周军队强大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下,深感势孤力穷,纷纷归降。
柴荣运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降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加速了淮南之战的胜利结束。
(4)抓紧时机,用兵神速
兵贵神速是我国古代军事家用兵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
周世宗离开本国境内向邻国发起进攻,军队长途跋涉,军需器械、粮刍远程运输,更需要迅速地解决战斗。
不然,战争久拖不决,粮刍供应困难,士兵斗志懈怠,将会出现严重的不利后果。
因而柴荣南征北战,高度重视抓紧时机、用兵神速的原则。
显德元年 954年三月,北汉刘崇军队南下,柴荣当月十一日从开封(今属河南)出发,十八日到泽州(今山西晋城),第二天高平之战胜利结束,前后只用9天时间。
显德二年 955年,柴荣第一次南征淮南,正月八日离开封,二十二日抵寿州城下,当即督促诸军攻打寿州。
显德四年 957年,柴荣第二次南征,二月十七日离开封,三月二日抵寿州城下,次日即在紫金山南大败南唐援军。
显德四年 957年,柴荣第三次南征,十月十九日离开封,十一月四日抵镇淮军(置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天未亮渡过淮河,次日亲自率军进攻濠州。
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的条件下,柴荣亲征一般有大军随行和运输辎重的队伍,平均每天行程六七十里,速度是相当快的。
柴荣到达目的地后,抓紧时机,即令部队投入战斗,常使敌方措手不及,陷于被动。
柴荣对后蜀、南唐作战取胜后,实力大为增强,立即着手北伐准备,一方面派澶州节度使张永德领兵2万北上防御契丹,一方面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河渠交通,发展漕运,急忙筹备北伐战争的军需物资。
显德六年 959年三月,柴荣率大军北上,经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向契丹统治区进发。
柴荣进军迅速,出敌不意,自离开汴州的四十多天内,契丹瓦桥关(今河北雄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宁州(今河北青县)、莫州(今河北雄县南、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守将望风归降。
周世宗正准备向幽州进发,因患重病被迫停止北伐,返回开封。
(5)充分发挥军事统帅的表率作用
柴荣以唐朝著名君主唐太宗为榜样,要亲当矢石为人除害,并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柴荣不辞劳苦,不怕伤亡,长期鏖战在河东、淮南、河北的战场上,常亲临战斗的第一线。
高平之战,后周有些军将临阵脱逃,千余步兵投降北汉。
在此紧急关头,柴荣不顾个人安危,冒矢石督战,全军士气顿时大振,奋勇杀敌,取得大胜。
对南唐作战,柴荣三下淮南,直接组织大军攻打寿州、濠州、泗州、楚州。
他亲自涉水过河进攻濠州附近的水寨,与兵士们一起露宿楚州城外,日以继夜攻击敌军。
当南唐军队自寿州附近撤退逃跑时,柴荣又指挥步、骑、水军分头进击,歼灭大量敌人。
柴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率部冲锋陷阵,使后周军队焕发出英勇作战的进取精神,成为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
《资治通鉴》卷二九四称,及(柴荣)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
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中肯评论。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