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上的这句话,为何要这样断句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圣旨开头的八个字。
很多朋友从影视剧里知道这句话,很多影视剧是这样断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起初,朋友们也没什么异议。
可后来,网络时代了,有些饱读诗书的文人们便在网上告诉了我们,应该这样断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很显然,文人们说的是对的。
明朝沈德符《野获编》载: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这八个字,最早见于明朝,但大意起源于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因此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
这种个人崇拜,也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啊。自己认为自己胜过三皇五帝,其他很多都是别人认为他胜过某位皇帝。
个人崇拜不值得提倡,但秦始皇也的确有那个资本,咱也没必要批评。
当时,并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提法,但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以此昭示自己的合法性,体现了君权神授。
秦始皇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汉朝建立之后,承秦制,逐渐有了一套完善的皇帝制度,在文书中出现了“诏曰”字样。
后来的朝代,也都承袭了这样的制度。
所以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所代表的意思,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奉天”字样,最早见于明太祖朱元璋时。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造皇城,将最重要、规格最高的朝会大殿命名为“奉天殿”。
就这样,有了“奉天承运”的说法。
诏曰,只是常见的一种措辞,意思是诏告天下,皇帝有重大政事告天下臣民时使用。
另外还有“制曰”,用于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敕曰”,它的意思很简单,告诫百官,一般用于给官员加官进爵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不要骄傲自满等。
知道怎么断句了,也知道起源了,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什么意思呢?
指受命于天,继承气运的皇帝,诏告天下。
看到这里,大家更加明白为什么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起源于秦始皇时期了,秦始皇的玉玺刻有“受命于天”的字样,朱元璋的“奉天”就是这个意思。
不管是“受命于天”,还是“奉天”,都是君权神授的意思。
至于“气运”,是一种神化的东西。
看过《封神演义》的朋友应该看到过这几句话,原著道:“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如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行回宫,心中不悦。”
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连女娲娘娘都不敢造次。
由此可见“气运”是“天”赋予皇帝的,可以理解为皇帝的命数。皇帝是“天之子”,只要气运还有,谁也无法逆天而行,就连女娲娘娘那样的大神也不能。
同理,《西游记》里也是如此,原著中的十几位帝王中犯错的不少,但仙佛不敢惩罚,只能让妖怪下界从侧面小惩,并且最后也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弄清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意思,也就知道该如何断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