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是什么东西(古代镇纸是压纸的文具)
文房“小五”:镇纸介绍
镇纸,又叫纸镇、文镇、书镇等,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此也称作镇尺、书尺、压尺等。
顾名思义,镇纸是压纸的文具,文房四宝之外的“小五”,一是古人写字作画时用以平压纸张,二是阅览书籍时平整书卷。
镇纸起源于纸张发明之后,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期。根据史书记载,我国纸的发明者是公元105 年的蔡伦。
实际上,我国在西汉就有人发明了纸,只是因为当时的贵族士大夫对廉价的纸存在着思想上的偏见,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而仍然钟爱于当时流行的竹简帛书,认为只有贫寒之士才用纸来写文章,故直到几百年以后的南北朝,纸质书才逐渐代替了竹书和帛书。
因为纸张成为人们的书写对象,于是受我们祖先“席镇”的影响,镇纸也就于此时应运而生了。
镇纸从问世至今至少已有1500多年历史。镇纸可分尺、兽、方、圆等形制。尺形镇纸,是传统主流品种,一般成对的较多。
自镇纸诞生,此式样就绵延不绝,至今不衰。一般的镇纸尺形镇纸长约一尺,宽约半寸,上面镌有梅、兰、竹、菊、人物、山水、花鸟图案。
如清代喜上眉梢镇纸,长方形一对,黑檀木镶贝壳。乌黑发亮的背景下,衬托出鲜艳的花鸟图案。雪白的梅花芬芳吐艳,一只喜鹊停在弯曲的枝条上,正在悠闲地梳理自己的羽毛。
在绽开的梅花丛中,点缀着红的、绿的果实。底部还有几朵大红花,配以尖细的绿叶。整个图案看起来富贵华丽,吉祥喜庆。
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镇纸》篇,他说有人以青铜虾蟆、青铜蹲虎、青铜蹲螭等器物作镇纸。
另一类镇纸是以瑞兽祥禽名人肖像为形,前者多取龙、蟾、辟邪等神物之状,也有取狮、虎、牛、马、鹿、猴、兔等兽类之形,造型或卧或蹲。
如清代马上封侯铜镇纸,由猴子、骏马组图。骏马蜷腿跪卧在地,马尾回卷,转首凝望。
一只小猴端坐于马背之上,一手放于胸前,一手在搔脑袋,形态活泼可爱。整体造型诙谐有趣,意寓马上封侯,表达出古时人们对加官进爵、封侯拜相的一种迫切期望。
《水浒传》中也有瑞兽镇纸的描写:端王(宋徽宗)前往王都尉府中赴宴,“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作得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
镇纸的材质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银、铜、石、玉、檀木等,这些镇纸虽分量压手但小巧灵动,只占书案方寸之地。
如清代出现的铜鎏金珐琅镇纸,铜胎鎏金,然后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纹饰细腻真实,颇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为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
玉质地温润,素为文人喜爱,而用玉作为镇纸亦较普遍,文献记载的玉镇纸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背斑点如洒墨,色同玳瑁,无黄晕,俨若虾蟆背状,肚下纯白,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
如清代的这件和田玉料做成的圆形镇纸,堪称精品,曾在西泠拍卖被藏家63万拍下。它是由田青花料制作而成,作者巧妙利用两种黑白分明的色泽,随形就势,化为双龙穿行云中。
摆件上方龙首居中,双目突出,炯炯有神,额顶起脊,双角分岔回翘。阔鼻合口,鬃发张扬,髭髯柔短,长须飘然垂落。脖颈弯曲,身躯扭转,遍体细鳞,凌驾翻涌浩渺的云端。云下另有一龙,头部前伸,目光上挑,仰望前者。宽鼻合口,须发逶迤,两角后摆贴脊。
两条龙身纠缠盘绕,聚拢成团,锋利的足爪藏匿体间,壮硕遒劲,骨肉内含。双龙神态有异,各具其妙,须发轻飘,鳞骨硬朗,惟妙惟肖。利用白色作云,浓密中闪现一抹空灵,偶有橘色玉筋,宛若初日霞光,金边灼灿,点睛妙绝。
除了这些常见的形式,镇纸还有多种多样的用料,外观也与常规的一对镇纸有所不同。
不常见的材料有:象牙、紫砂、粉彩、犀角等,精彩各异的外形有葡萄,小鸟,鹿等,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吧。
镇纸,原只需重物便可,防风掠过时,笔染宣纸又或纸沾砚墨。但自古以来,千余年的文房气息,从未忽略任何一样小器,文人雅士之风骨,全然沁润在每件文具的纹理之中,留与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