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朱瞻基在位期间明朝的实力如何)
明朝的巅峰时期究竟是什么时候?
估计很多人都会说是明成祖(明太宗)朱棣统治时期,朱棣在位22年,期间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拓土,还有声势浩大的“郑和下西洋”,还编撰了《永乐大典》,期间还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史称“永乐盛世”;
但朱棣在位时期,真的是明朝的巅峰时期吗?其实不然,明朝真正的巅峰时期,出现在朱棣的孙子,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时期。
据记载,朱瞻基出生时,朱棣做梦梦到他的父亲朱元璋赐给他一个大圭,这大圭在古代象征着权力,朱棣很高兴啊,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
正好这时朱瞻基出生,他感觉这梦应该指的是这个孙子,而且他发现这小朱瞻基长得一团英气,很像自己,于是赶忙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朱棣一直认为朱瞻基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星”,乃至于自己之所以能靖难成功,顺利登基称帝,都是由于朱瞻基的缘故,故而对朱瞻基极好,不仅挑选名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而且还亲自教导朱瞻基;
甚至于在朱棣亲征漠北时,都带着朱瞻基,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除此之外,在经过农家的时候,还让朱瞻基了解农家的艰苦。这一系列的种种,都是在培养朱瞻基。
朱瞻基本身就聪慧无比,心思缜密,加上朱棣和朱高炽的悉心教导,心智自然是异于常人;他的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素有谋位之心,但朱瞻基一直在父亲身旁保护父亲。
朱高炽虽然体弱多病,但论智慧,那是远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两个弟弟,虽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很得朱棣喜爱,但这种喜爱又怎比得过朱瞻基,所以朱高煦和朱高燧虽然手握兵权,但一直没有机会篡位。
朱高炽是一个短命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因病去世;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两个叔叔准备半途截杀朱瞻基,但朱瞻基最终还是顺利抵达北京,至于如何摆脱他的两个叔叔布下的天罗地网,历史上没有记载,所以不得而知,但这也充分说明了朱瞻基的厉害。
朱瞻基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朱瞻基26岁继位,36岁因病去世,在位十年,但在这十年中,却是做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比如加强皇权,调整政府结构,提升内阁地位,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等等;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朱瞻基一方面提高内阁地位,一方面又教导宦官读书参政,这不就是明朝中后期衰败的根源吗?
其实还真不是,明朝历史上固然出现过刘瑾、汪直等诸多权势滔天的大宦官,但宦官是无后的,不管掌握再大的权力,终究只是皇帝的棋子而已,魏忠贤的权势够强吧,17岁的崇祯皇帝说废就能废了,魏忠贤毫无抵抗之力;
相对而言,宦官的作用要大得多,比如打压朝中结党营私,历史上评价极为两极化的“东林党”,就曾被魏忠贤打压的几乎覆灭。
总之,朱瞻基的这些部署是极为先进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明王朝没有那么早灭亡的话,可能就能自然过渡到“君主立宪”了;内阁治理国家,而宦官作为皇帝的棋子,负责牵制内阁;
这种平衡局面,其实后世的明朝皇帝一直做得都不错,朝中一直都是贤臣和奸臣并立的局面,唯独到了崇祯皇帝时期,一举将宦官集团打死,东林党掌权,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朱瞻基在位时期,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张辅、于谦、周忱。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停止用兵交趾。
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的发展,史称“仁宣之治”。在历史上,“仁宣之治”是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及开元盛世之后的又一盛世;所谓的“康乾盛世”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当然,朱瞻基并不是一个完美皇帝,从个人来说,他喜好促织(蟋蟀),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故而野史中称他为“促织皇帝”;
于国来说,虽说他在位时期,国力发展极为迅速,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交流频繁,乃是东方的霸主;但他对边防的态度,导致北方的游牧民族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成了明朝中衰,乃至覆灭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