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探春远嫁后的结局(贾探春远嫁后的过得怎样)
贾探春的结局与大姐元春一样,是被弓弦勒死的。元春、探春都是不能善终的结局,那么,她们家中的姐妹们当中还有比这更惨的结局吗?
探春究竟“远嫁”到了哪里
我把远嫁二字打上了引号,说明“远嫁”只是一种借喻手法,真正要写的并不是探春出嫁了。《红楼梦》与《西游记》都受《水浒传》的启发,甚至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以婚姻嫁娶、男女情爱来指代或者象征皇权争夺与归属。因此,贾探春的“远嫁”,隐藏的是南明时期朱家彻底“消亡”的历史或者朱家的家史。
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依据文本和历史真实,破译了“清明涕泪江边望”这句判词,贾探春“远嫁”的是真真国。
真真国是薛宝琴所到的西海沿子,那里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子,写了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所讲的就是真真国所在之处,也就是“汉南”的缅甸。宝琴带回的这首五言律诗中,隐藏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的结局,也就是贾元春、贾探春,以及林黛玉、香菱、王熙凤等人的悲惨命运,她们都是因为“两地孤木”而被缢杀的。
薛宝琴说,真真国在西海沿子,是一个“水国”。水国中那个写汉诗的女子身挎倭刀,这把“倭刀”就隐藏了秦可卿故事中的“猫狗打架”。倭刀,在《红楼梦》中并非指的是北海道等地虾夷族的蕨手刀,而是苗刀。据冷兵器专家所云,倭刀是以唐刀、苗刀仿制改造的,真真国女儿诗中的“汉南”就隐藏着与倭刀有关的南明历史。
《南明实录》、《明季南略》,以及“南明野史”等史料记载,永历十二年(1658年),吴三桂率清兵入滇,攻打南明永历小朝廷。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征南将军、黔国公沐天波等人的保护下,由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渡江,逃到了缅甸——这就是薛宝琴讲的“真真国”。
宝琴讲真真国故事之前,曾经写了“怀古十绝”,这十首诗的第一首是《赤壁怀古》,“预言”的就是大明亡于之火亡于“水国”的结局,贾探春册页画的大船,就毁在了这首怀古绝句之中。这首诗的第三句写的是“喧阗一炬悲风冷”,喧阗之“阗”一般做叠声用,也就是“阗阗”。按照书中惯用的“拆字法”解读,“阗阗”就是真真。
因而,贾探春“远嫁”的就是真真国,因为“猫狗打架”而惨遭末世劫难。在这场劫难中,不仅贾探春没有得到“善终”,红楼姐妹也没有几个人能逃脱王朝末世覆灭的厄运。
贾探春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薛宝琴当着众姐妹诵读的真真国女儿诗,第一句就隐伏了南明逃亡番外的历史,这两句写的是“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朱楼梦”就是《红楼梦》,更是朱家复国之梦。但是,这个梦却化作了“水国吟”。上文讲到,水国就是真真国,就是缅甸。真真,表示由滇入缅,这个地方就是“汉南春历历”中的大汉南疆之南,同时,“真”又反映了缅甸的宗教状况,其国也信真主教。
当时的“真真国”以缅历纪年,其泼水节就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是最盛大的国节。缅甸又确实在“西海沿子”上,西部有很长的海岸线,呈半岛状,也就是薛宝琴所说的“岛云蒸大海”。所以,“水国”就是真真国,真真国就是缅甸。而“岚气接丛林”,则又说的是真真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从“汉南”入缅的地理环境。
永历帝朱由榔于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十八进入缅甸境内,二月初一到达伊洛瓦底江,二月初四开始渡江。这一年闰正月,也就是有两个正月,那么,这一年的二月初一到二月初四期间,必定有清明节。所以,贾探春判词中的“清明涕泪江边望”,指的就是永历皇帝离开“朱楼”前往“水国”渡江前的状况。
林黛玉选定三月初二开桃花山,但却遇到了贾探春的生日,黛玉说:“我这一社开得又不巧,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林黛玉的这句话,其实是高度写实的“春秋笔法”。永历皇帝渡江进入缅甸这段时间,因为闰正月而将出现两个“生日”:清明节在阴历二月,贾探春过了一回生日。到了三月初二,贾探春还得过一回“寿日”。
贾探春的寿日是清明节,而《红楼梦》中的“清明”更是指的明清之交的末世。故而,探春判词第一句就交代了她将“远嫁”的历史悲剧——“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精明”,其实也是“清明”。《红楼梦》写的就是“清明”的末世劫难,怎么扯到了清朝的九子夺嫡呢?
朱由榔逃到缅甸的第三年,也就是书中写的“三春”,缅甸发生政变,莽白杀了莽达夺了王位。这年(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十八日,莽白以喝咒水盟誓为名,把黔国公沐天波等三百余名永历侍卫骗过伊洛瓦底江,制造了“咒水之难”,杀掉了所有赴约的永历侍卫。随之,派兵围攻永历驻地劫掠财富宫娥,一时间哭声闻之十余里。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说的是离开“朱楼”故国的南明小朝廷在真真国的痛苦呻吟,绝不是惬意地做梦、吟诗。此时此地,“望家乡,路远山高”,朱楼之梦已是昨日之梦,“焉得不关心”?
当年十二月,吴三桂攻入缅甸,莽白把朱由榔交给了清兵。永历十六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将朱由榔等二十五口人以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这真是“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红楼梦》高度写实,只是我们并没有读懂罢了。
贾元春的册页画中有一把挂在香缘的弓,并不是暗示贾元春死于宫廷政变,而是有“香缘”的人都会死于弓弦之下,或者都逃不过这场末世劫难。
我曾经解读过“香缘”,指的就是朱家的事。贾探春“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两地”就是香菱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孤木”中的两地,“孤木”加两地,就是个“桂”字。桂,指的是曾经袭封桂王的朱由榔,以及以弓弦勒死永历皇帝的吴三桂。同时,又着重写到了桂林靖江王。
大明这一支“孤木(朱由榔是木字辈)”一度孤悬海外,正是探春“远嫁”的真实写照。
金陵十二钗结局简述
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离开的是秦可卿,她是“淫丧天香楼”。脂砚斋说,这一笔也是“史笔”,是故意隐瞒历史的“春秋笔法”。其实,秦可卿也是被缢杀的。但是,她却有缢杀、病死两个结局。
薛宝钗的结局本当是“金钗雪里埋”,但她却与林黛玉“钗黛合一”。因此,宝钗的另外一个结局便与林黛玉一样,是“玉带林中挂”,也是被缢杀。林黛玉被缢杀,书中有多处伏笔,比如《离魂》这处戏就暗示她“不在梅边在柳边”,与秦可卿的结局一样,是在“煤边”终局,也就是暗喻了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
同样,林黛玉也有两个结局,脂砚斋在书中批注,以贾菱、贾菖暗伏了林黛玉将终于药石。宝黛合一,林黛玉有养荣丸,养的是荣国府,薛宝钗有冷香丸,暗喻的是朱家正统,无论是荣国府还是朱家正统,其结局都因贾菱、贾菖而终结于药石,薛宝钗也有几种结局。
王熙凤的结局是“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绝不是说的凤姐婚姻三个阶段,而是隐伏了秦休、琹休(薛宝琴)、朱休、众休、春休、冷香休……等等朱明王朝的终局。而其《聪明误》中的“意悬悬”、“荡悠悠”,则又暗示凤姐也是被缢杀的。
写到这里,金陵十二钗中已经有六个死于缢杀,其中还有几个是两个悲惨的结局。自崇祯而后,南明称帝与不称帝的藩王中,有桂林靖江王朱亨嘉(称帝)、朱亨歅死于缢杀,其中,隆武帝秘密缢杀朱亨嘉之后,对外宣称其得暴病身亡。标志着大明灭亡的朱由榔,则是死于弓弦勒杀。
假如说《红楼梦》写的是九子夺嫡,那么,有这么多红楼金钗被缢杀吗?除了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中的香菱也是魂归“两地”,死于缢杀。
大观园的姐妹中,恐怕只有惜春、史湘云、巧姐逃过了缢杀厄运,她们都出家了。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实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城,林黛玉在荣禧堂所见,就隐藏着第十二代靖江王,也就是被追谥为“荣穆王”的朱履祜,荣穆王的儿子就是被隆武帝缢杀的朱亨嘉。朱亨嘉称帝,以“林代玉(己卯、庚辰本中写的是“林代玉”)”,被隆武帝活捉于靖江王城。靖江王城被攻陷时,一个太监将他的儿子抱出王府,藏在了王城中的雪洞之中,这个雪洞,也叫“刘蟾洞”。
“刘蟾洞”在书中化身为刘姥姥(程本中叫刘老老),这就是巧姐得救的故事。太监救下了朱亨嘉的儿子,然后带着这个小王子来到了全州,在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这个小王子就是后来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号潇湘妃子,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水涸湘江,云散高唐”都与湖南无关,暗喻的就是石涛出家的湘山寺。而一心一意要做姑子的贾惜春是大观园中的画家,更是石涛在书中的主要投影。
贾探春在大观园中的姐妹大致是这样的结局,没有谁能逃过末世劫难。至于李纨,她象征的是自朱洪武以来的历朝皇帝,随着大明的终局,她当然也是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而收场了。
妙玉虽然算不上贾探春的姐妹,但也是与大观园相邻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原本是“庙宇”,来自与蟠香寺,居住在槛外“土馒头”中的“故人”。妙玉的结局就是在“梅边”,栊翠庵的梅花早就暗示她的一个结局,与秦可卿一样,已经去了“梅边”。
因此,贾探春的“远嫁”暗喻的是南明末世劫难,覆巢之下无完卵,大观园的姐妹们都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结局。金陵群钗来自九天薄命司,她们都是大结局都是“薄命”。
写到这里,顺便还要说一句,后四十回续书应当是忠实地反映了原著精神,比如林黛玉死于掉包计,就是再现了己卯、庚辰本中的“林代玉”。而贾宝玉追随一僧一道出家,更是末世之中“不幸中之大幸”。其结局以“延世泽”进一步假语存、甄士隐,让这部伟大的著作保留了主题精神,并得以流传千古——在此,向高鹗、程伟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