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真有那么厉害吗?其实他没那么玄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直也都是很多人敬重的一位故人,他所创立的墨家,在当时可谓是独树一帜,别的学说都还在靠文字取胜的时候,墨家就发明了非常多的器械,他们主张“少说话多动手”,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奉献精神,墨子也一直都是很多人心目当中的厉害人物。不过,真实的墨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吗?
说起墨家这一派系,我们都为它消亡而感到惋惜,很多历史记载,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墨家的销声匿迹。其实墨家的思想从来没有消失,只是隐形了,它以另外一种形式、思想存在于我们思想文化体系当中。
墨子 、孔子、老子被称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三个人物。据说墨子早年学习过儒家的思想,但是他后来走向儒家的对立面,开创了自己的学说。墨家信徒大多出身劳动民众,主要是手工业者,墨家创始人墨翟本人就是一个专业的木匠。
近些年一批学者认为墨家是平等、博爱思想最早提出者,而且还是伟大的平民思想家。其实墨家从来都没有逃离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也没有什么超前的理论。墨家的思想依然是王权至上,主要思想还是维护专制统治,和现代的民主、博爱不可相提并论。
墨家思想-天志
墨家提出“天志”、“节葬”、“节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思想,“天志”是上天的意志,墨家认为它是匡扶正义,主导宇宙、自然、国家、社会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最高权威。是天子、三公、诸侯、将军、士大夫组成的社会秩序,是上天赋予的一种权力。
“天志”强调以天为法,但是天上的法有哪些内容呢?墨家并没有提出,这就要求大众按照天子的意见行事,要遵从圣王的旨意,这也是“尚同”理论的起点。墨家认为“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智者出。”秩序不是那些“贱民”能够提出的,必须由那些高贵和智慧者才能够提出。并且认为“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所有的政令应该是从上至下, 那些所谓的民众意见,只会让国家陷入混乱。所以那些把墨子搬出来,提出民主、民权的人,找错了古代思想领袖。
而且墨子也不主张所有人都要自食其力,赞成各阶层的分工,所谓的“赖其力则生”只是相对于平民大众而言,绝不是反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特殊地位的权力,更没有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他所提倡的不过是要稳定好社会分工秩序。
反对战争是“天志”当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墨子认为楚国侵略周边的小国宋国是一种不仁不义行为。但是又将禹伐有苗、商汤伐桀、周武伐纣等形容为“诛”,认为是为民除害,是正义的战争。这其实是为后来的统治者辩解罢了,有很强的成王败寇思想作祟。
墨家思想-兼爱
兼爱是指“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墨子认为天下所有的人祸都是因为大家不能够互相友爱,“自爱”也就是自私让人们争权夺利,秩序混乱。这其实是一种相当肤浅的想法,人类社会这么多年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的自私所推动的,尊重个人权利,才是促成产权私有制的基础。兼爱看似冠冕堂皇,要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的社会,但是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墨子将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在圣君身上,寄托在像夏禹、商汤、周文、周武这一类圣王君主身上,依靠一两个明君就能够建立理想社会?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从现在眼光看,墨子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是受到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所致。
墨子一方面要建立等级森严的君主社会,另一方面又要兼爱,这个看上去实则矛盾的思想,其实也要放到当时社会环境中去解读。墨子所提出的兼爱,就像古希腊的民主一样,只能限定在贵族统治阶级范围内,而不能包括普罗大众,和后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不是同一个概念。
墨家思想-重利
很多人把儒家和墨家看成对立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矛盾就是儒家“重义轻利”,认为当“义”和“利”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不能唯利是图,要重视道义,也就是把道德伦理当作行为准则。墨子却认为“义”和“利”是一回事。你可能觉得,这有点违反常识。但墨子说的“利”并不是一己私利,而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利”在这个意义上跟“义”一样有道德正当性。
墨家的利是只能维持生活的最低条件,墨子本人奉行苦行节俭,提倡节用、节葬、非乐等禁欲行为。但是墨子的禁欲节俭对贵族的奢侈生活基本上没有多少限制作用,也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正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才推动社会的不但发展。
墨子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后来的生活让他跟底层手工业者混在一起,所以他的思想更加倾向于底层百姓,认为只要大家只要满足最低的欲望,那么就能够做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人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的大同社会。
墨家思想-尚同
尚同就是大一统意思,认为“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凡国之万民皆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也非之。”其实这和儒家思想一出一则,这也是儒家、法家、道家共同认可的,君主专制的思想。
后来秦始皇统统一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都是“一同天下”思想的实践,并不是墨家一家之言。我们常说的“焚书坑儒”,其实是杀掉那些妖言惑众之人,像叔孙通一类大儒生,还是会得到秦始皇重用,杀儒不是目的,统一思想才是最终目的。
墨子也非常重视“尚贤举能”,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政之本”,只要做到“尚贤”,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够解决。所谓的“尚贤”还是有限定范围的,是君王或者王公贵族主导的选贤,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在《尚同上》中记载“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墨子是主张严刑峻法的,和后来法家所实施的那一套相似,而且“若见恶贼国不以告者,亦恶贼国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墨家还主张告密、连坐等形式的恐怖统治,这和后来秦国所用的告密,连坐如出一辙。而且还主张派遣监察人员,对民情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追溯明朝东厂、西厂这类太监监政,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墨家这些思想不但有时代的局限性,而且被我们后世歪曲解读,用现代思想中的民主、博爱等思想去粉饰墨子。历史中的墨子并没有消失,在太平盛世当中,老百姓生活在血缘、地缘形成的稳定关系网络中,衣食无忧,他们当然更愿意当顺民。这时候,墨家就没什么用。但是,一旦社会出现运转问题,甚至战乱频发,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墨家朴素的理想主义就有用了。
而且墨家是一群野心家、阴谋家,他们要将一盘散沙的流民组织起来,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墨家组织纪律非常严密,领袖“钜子”是整个组织的精神领袖,墨子手下180多人,都可以为墨子赴汤蹈火。这种有少数狂热信徒组成的敢死队,其实是一个专制残酷的宗教组织。
不过墨子个人品格是无可挑剔的,在事业上经常以身赴义,以天下为己任,而且个人生活上也是勤俭刻苦,个人品质上也是表里如一,是一个道德楷模。但是这样一个楷模却主张大一统的“尚同”,非常迷恋圣王统治。所谓的兼爱只是经不起实践的乌托邦梦想,不具有任何实操价值。墨家是战斗的传教士,在乱世的时候,才需要这种传教士。而在太平时期,这种按照军事化管理的社会,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财产的组织,是时代所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