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隧之战的起因与最终结局
麻隧之战
秦、晋两国是春秋时期实力较强的诸侯国,故而两国之间“摩擦”较多,战争频繁。而发生在公元前578年麻隧之战也是两国之间的一次较量。那么麻隧之战起因是什么?结局又如何?
麻隧之战的起因
秦、晋两国自肴之战之后,冲突不断,晋厉公继位后,向秦桓公作出和平试探,两君约定在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相会。秦桓公背叛令狐之盟,联络楚国和狄人共谋伐晋。楚共王拒绝了秦国的要求,并向晋国通报情况。公元前578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同年夏,晋大夫吕相(魏相)奉命赴秦,以绝秦书历数秦国罪状。随后,晋厉公率诸侯联军西进攻秦,秦国出兵迎击,据部分史料估计晋国联军兵力约十二万人,秦国兵力约五六万人,双方实力悬殊,且晋国以有道伐无道,秦国战败实属咎由自取,该战役双方出动兵马达十八万人左右是春秋史上规模较大的战役。
麻隧之战结局
麻隧之战最终以联军获胜,秦国失败而结束。麻隧之战的失败,使秦国数世不振,不再对晋国西部构成威胁。而晋国在取得麻隧之战的胜利后,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中原诸国实为晋之属国。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在鄢陵之战中战胜楚国,实现了晋景公重建霸业的愿望。